恐龍一直是被人們長期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從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到最近的《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票房紀錄。其實,除了銀幕上虛擬的恐龍樂土,現實中的確也有一個真正的恐龍公園,坐落在加拿大亞伯達省著名的荒原惡地(Badlands)。這裏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礦之一,因罕見的地貌和重要的地球歷史演變證據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惡地荒野 宛如外星

亞省恐龍公園坐落在著名的荒原惡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礦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亞省恐龍公園坐落在著名的荒原惡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化石礦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從亞省的石油之都卡加利沿加拿大一號公路東行210餘公里,2個多小時車程後即可到達亞省恐龍公園(Dinosaur Provincial Park)。儘管公園常年開放,但我們還是喜歡在夏季出遊。一路東行,不見了明麗壯觀的洛磯山,展現在眼前的是廣闊的平原地貌:藍天上低低地懸掛著大朵大朵的白雲,下面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田,牛羊悠閒地吃草,風吹草低,鳥兒驚飛,掠過窪地的水面。

雖然GPS通知已經到達目的地,但看著一望無際的平原,如果不到近前,你是不會知道恐龍公園在何處的。惡地是在平原上形成的河谷,1萬4千年前冰河世紀的融冰流水刻劃出來如此雄渾的地貌。儘管看過很多次,每一次還是會被震撼到。站在河谷的邊緣,俯視層層疊疊的土丘,奇形怪狀的石柱遍佈河谷,腳下蜿蜒的紅鹿河延伸到天際。

千百年來,恐龍谷是印第安人的歇腳地,一個一個的石圈是當年印第安人搭建帳篷的遺蹟。儘管他們是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人,但他們把這些視為自然的一部份,除了水、食物和草藥,他們從不會帶走谷中的任何其它東西。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何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駐足,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多久後會重返這塊土地。

這塊大草原腹地上的荒野是加拿大最大、最壯觀的惡地,如外星球般超出人們的想像。81平方公里的土地80%屬於禁區,最早踏上這塊土地的白人旅行者稱它為「旅行中的可怕土地」。

入谷發誓 不帶一石

形狀各異的石柱彷彿戴著「帽子」。
形狀各異的石柱彷彿戴著「帽子」。

公園已開發的部份提供巴士遊覽,一趟大約2個多小時。進谷之前,每個人都必須指天發誓不帶走谷裏的一草一木,導遊說一句,遊客跟著重複一句。開始的時候感覺非常莊嚴肅穆,但後來聽到違反規矩的遊客要給導遊買雪糕時,大家哄堂大笑。我們以前來過恐龍谷,但並沒有這項宣誓的程序,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私帶恐龍化石後新增加的。

夏天的峽谷似沙漠般酷熱,沒有遮蔭的大樹,到處是形狀各異的石柱。砂岩中有一層硬鐵礦石層,隨著雨水的沖刷,沙粒被捲走,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個頂著「帽子」的石柱,這就是印第安傳說中的「沉睡的巨人」。這些「巨人」在夜晚醒來,摘下他們巨大的頭,扔向任何在周圍睡覺的人類。

恐龍化石 震驚世界

恐龍谷內埋藏著眾多的恐龍化石。
恐龍谷內埋藏著眾多的恐龍化石。

由火山灰堆積形成的蒙脫石黏土岩下覆蓋著大量的恐龍化石,從挖掘到的化石中,科學家發現很多恐龍的姿勢是頭和頸努力向上仰,尾巴上翹,這是典型的在水中死亡的姿勢(death pose)。因此,後來就出現了行星撞地球的猜測,地球表面發生大洪水,所有生物被集體滅絕。

導遊讓我們圍成一圈,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情形。一個像往常一樣平靜的日子,恐龍在熱帶叢林裏漫遊。突然,一顆巨大的火球出現在天際,直奔地球而來。巨大的衝擊帶來海嘯和火山噴發,陸地被淹沒,無數的生物在水中掙扎。泥沙和石塊裹住恐龍一族巨大的身體,沉入水中。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海水退去,恐龍被長埋在泥沙裏。

6千多萬年後,這些巨大的已石化的骸骨被人類發現,它們依然保持著死去時的姿勢。發掘的結果震驚了整個世界。

被發掘出的恐龍種類多達40種。
被發掘出的恐龍種類多達40種。

從1889年第一架恐龍化石被發掘,到現在已經有400多架完整的恐龍骸骨化石被運送到世界各大博物館,種類多達40種。其中,彪悍的霸王龍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無論在甚麼地方都是受關注的焦點。

除跟隨導遊,遊客也可以自己開車入谷,但走的不是巴士遊覽的路線。我們更喜歡自己四處漫遊,彷彿在迷宮中穿行。不過谷中有毒蟲出沒,千萬小心。

紅鹿河沿岸是高大的三角葉楊,有的已經生長了幾百年。當地的印第安人對老樹充滿崇敬,有人去世,就把人葬在老樹的周圍。

恐龍谷還是攝影家的天堂。黃昏時分,夕陽染紅山谷,暗影伏地,直如異世界,是不可多得的攝影佳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