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央行突然猛批財政部不積極,與財政部爆發口水戰,令各方驚詫之餘,似乎傳遞出對市場利好的寬鬆跡象。不過,雙方針鋒相對的隱晦言語,卻在不經意間揭露出,在中美貿易戰的壓力下,中國經濟背後的驚人真相。 

中共財政「三宗罪」 

上周五(7月13日)中共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發表文章《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指責財政部太不積極甚至「耍流氓」。央行在該文中將中共財政從頭扒到尾,撕破了中共體制一直以來維繫著的不少謊言,主要指出三大問題: 

一、減稅政策應當落到實處。 

央行以隱晦的言辭,揭露出減稅政策是減了國企卻轉嫁稅負給民企,「企業和居民缺少實實在的獲得感」。 

二、地方政府債務應控制,中央財政應加大赤字。 

央行揭露出,中共在要求企業、金融部門和民眾去槓桿(減少債務)的同時,中央財政收入反而在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政府不願增加赤字來刺激經濟。 

所以,當央行把這個不是秘密的秘密說破時,財政部官員就只能避實就虛,不談中共財政是否積極作為,而大談「中國財政赤字口徑」的技術問題。 

至於說地方債務,央行雖然沒披露到底有多嚴重,但卻點明了地方政府的負債(「違規融資」)不受金融機構監管,而且「地方政府事實上是無法破產的」,結果債務「一推了之」,風險最後落到金融機構身上。 

三、中共財政應當充實國有金融機構的資本金,並完善公司治理。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說,中共政府不但對國有銀行假注資、空手套白狼,而且還派人「給國有金融機構當『婆婆』」。央行這一指控不可謂不嚴重,可以說是又剝掉了一件中共的「皇帝新衣」。 

財政系統反擊時又洩底 

財政系統官員星期一(7月16日)刊發長文逐條反駁,不過言之無物,倒是不小心又兜出了中共的一些底細: 

例如地方政府欠下海量負債,以及蓄意將其轉為不計入政府債務的隱性負債,並非「有意賴帳不還」,而是「基於中國國情和政治現實」。又例如,地方政府負債亂象中,金融機構是「共謀」或「從犯」。 

不過最狠的是,財政系統也打出了一記央行不能還手的重擊,就是暗批央行應當有「獨立性和權威性」,各司其職。這一招,就如同央行指責中共財政不透明、缺乏公眾監督一樣,無法辯駁,一爭辯就會揭穿問題根源在中共。

央行、財政部為何對撕 

中共央行和財政部罕見的高調對撕,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令市場期待中共財政政策將轉向積極,財政支出會增加。不過市場和學術界更期待的,還是財稅金融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中共體制內,破天荒地出現兩部門公開互掐,與其說是向市場釋放出財政寬鬆的信號,倒不如說是在中美貿易戰的強大衝擊下,央行不敢再為財政背黑鍋,不願承擔加大金融風險的責任。 

就在2018年7月2日金融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稱去槓桿過程中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要除開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負債。 

中美貿易衝突越演越烈,前景難測,但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卻是真真切切的,經濟下行壓力大增。在這種背景下,中共去槓桿過程中的金融風險大增,而央行又負有穩定金融的監管職責。因此以往政府缺錢向銀行要、欠債叫銀行背的傳統「黑鍋」,央行不敢再背。

有分析稱,因為中共無論是財政體制,還是貨幣政策,都並非基於市場規則和經濟規律,而是為了維持中共政權穩定和權貴階層攫取財富。

而貨幣超發、債務和房市這三大危機,在中美貿易戰的壓迫下,隨時都會爆發,炸毀病入膏肓的中國經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