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美互徵關稅,也代表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這一戰或許會隨著中共迅速妥協而不會對中美貿易格局造成太大衝擊,但,已經拉開了歷史大變局的序幕。

七十二年前,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之一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造訪美國,發表了被後世譽為「鐵幕演說」的演講。當時整個世界並未意識到,這一慷慨激昂的演說劃開了一個新時代,掀起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的序幕。

一年前的7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波蘭首都發表了他在歐洲的首次演講,他在演說中高度讚揚對抗納粹並抵制共產主義的波蘭人,並呼籲「我們必須抵擋破壞傳統價值的各種勢力」。特朗普總統當年9月還在聯合國大會上演講,直批「共產主義到哪兒都帶來災難與毀滅」。他的演講在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一朵微不足道的渺小浪花,但卻可能和今天的世界一起,不經意間見證一場歷史巨變的上演。

貿易戰或引爆中共危機火山

變化,正在中國發生。進入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尚未開打,中國經濟已是哀鳴一片:股市大跌,債市掀起爆雷(違約)潮,人民幣6月創最大跌幅,外匯儲備持續減少。

如果說,中國內部錯綜複雜的各種經濟危機是一座蓄勢待發的活火山,那麼今年的中美貿易戰可能會是引爆火山的一道地震波。

特朗普政府將在7月6日對價值340億美元、818種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並將在公示期之後再發佈包含284種商品、價值16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如果中共進行報復,特朗普說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中共已宣佈對等值的美國商品加徵相同的關稅,但並未說明如何應對特朗普所提的、超出中國從美國進口總額(1300億美元)的2,000億美元商品的追加關稅。

中美貿易戰中,關稅雖然有量化指標,動輒數百上千億美元,但其實只是衝擊力相當有限的輕量級武器。真正會讓中共傷筋動骨的重量級「戰略武器」,還是「消除非關稅壁壘」,簡言之,就是要求中共必須實行和外國對等的公平貿易和投資。美國的這種要求,對於任何國家都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對於中共而言,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它需要經濟體制改革,以及消除網絡封鎖等;前者已因政治體制受阻,後者一旦開放互聯網,外界相信中共統治將轟然坍塌。

白宮最近發佈題為「中共經濟入侵威脅美國和全世界技術與知識產權」的報告,指出中國的快速經濟增長是通過不公平的經濟侵略來實現的。去年12月白宮還發佈了《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警告中共正在採取經濟手段,向全球輸出影響力。

美國為抵禦中共經濟侵略,能使用的利器不僅僅是關稅。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正在合力推動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FIRRMA),將加強對外資的審查,以防範中共透過中國企業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先前曾被美國政府有條件放生的中興通訊,目前也難過美國國會這一關,美參眾兩院已分別立法阻擊中興逃生。

如果說,發生在中國的變化是危機、是即將爆發的火山,那麼世界也正在發生著變化,國際社會對於中共的認識和態度,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鐵幕正在圍起。

以蘇聯為鑒 美國會提案要求揭露中共滲透

2018年6月28日,美國國會重量級參議員共和黨魯比奧(Marco Rubio)和民主黨的寇提茲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提出一項跨黨派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揭露中共在美的政治影響力。

該法案的基礎是1985年冷戰時代,國會要求國務院揭露蘇聯共產黨在美國的資訊扭曲與媒體操控。美國兩黨資深議員共同提出這項法案,顯示部份國會議員已將中共視為冷戰時代的蘇聯。

「中國(中共)是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比恐怖主義要嚴重得多。」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總裁卡爾・格什曼(Carl Gershman)6月14日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說,他把中共與希特拉的德國和史太林的蘇聯相提並論。

美國國會:分清中國和中共 阻擊中共

6月初眾議院也提過類似法案。2018年6月4日,正值六四天安門中共屠殺愛國學生29周年之際,美國國會眾議院推出一項跨黨派的、制止中共干預美國政治及機構的法案草案,其中提出,美國應明確區分中國人民、中華文化以及執政的中共,並制定長期戰略阻斷中共「長臂」滲透美國。

今年2月,參議員魯比奧、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等多位重量級國會議員都向媒體表示,「中國人民是美國最好的盟友」,美國支持中國人民,但不支持中共政權。魯比奧在2月份的中共人權聽證會上說,美國並非「要遏制中國發展」,「我們說的是中共政府對待自己人民的方式,而非(針對)中國人民。」

中共「長臂」早已通過經濟、文化、外交、學術、軍事等全方位地向世界滲透。2018年2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國會作證,表示正在調查全美各地的孔子學院,因為發現(中共)使用非傳統方法蒐集信息,尤其是在學術界。

2018年6月28日,澳洲國會壓倒性通過了打擊外國干預的法案,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說,需要這些法律來制止中共和其它國家干預澳洲政府、媒體和大學。

警惕中共 世界在行動

進入2018年以來,中共可謂是諸事不順,不僅在美國遭遇迎頭重擊,其欲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的「一帶一路」戰略也連連遇挫,不但陸續遭到包括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尼泊爾和緬甸等周邊鄰國的抵制,美國、歐洲也對「一帶一路」作出針對性應對。

台灣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郭秋慶6月底表示,歐盟正著手制定歐亞聯網戰略(Euro-Asian networking strategy),以抵制中共的「一帶一路」,郭秋慶指出英德法多國首腦都質疑中共推「一帶一路」是輸出專制模式、推行霸權,「歐洲可以說已經不再信任中國(中共)。」

批評者認為中共「一帶一路」是新帝國主義的債務陷阱,最新例證就是2017年7月中共企業因為斯里蘭卡償還不起「一帶一路」項目的債務,從而獲得了該國在印度洋上一個戰略港口的控制權。近年來中共加強了在印度洋的存在,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修建港口設施,作為「一帶一路」計劃的一部份。

和中共「一帶一路」同樣引發世界猜忌的,還有「中國製造2025」。看似產業目標的「中國製造2025」其實並不單純,其實質是通過在國外盜竊知識產權、在國內用貿易壁壘加市場誘惑騙取外國技術的不公平手段,實現科技領先。因為其實現手段不公平,目的也有政治性,所以遭到各國警惕和抵制。

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年初曾表示,德國已和法國、意大利聯合起草法案,要求歐盟在年內出台更嚴格的法律,來遏制中國(中共)在歐洲的收購熱潮,減少科技和專業知識外流。德國時任外交部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也表示政府必須保護自己的關鍵技術,他明確提出了「科技冷戰」的概念。

亞太走向印太 美國圍繞中共全球布局

對於中共近年來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全球擴張,上屆美國政府已經有所警惕,後期推行了亞太再平衡戰略,不過除了軍事上提出要將六成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增加亞太存在感之外,成績寥寥。特朗普總統上台後,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發生重大改變,亞太戰略被放棄,代之以更廣闊視角的印太戰略。

2017年11月,特朗普「亞洲行」期間,首提「印太戰略」(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期間舉行了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四邊會議,將四國合作視為印太戰略的基石。同年12月特朗普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俄當作美國戰略競爭對手。2018年1月美國國防部發佈《國防新戰略》,不僅提倡全方位國家戰略競爭,而且第一次把中、俄、伊朗、朝鮮和恐怖主義列為對美國同等重要的威脅。

2018年5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宣佈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他說印太區域是開放給投資自由、公平、互惠的貿易,「因為印太地區有許多的『帶』和許多的『路』」,該舉措被視為是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直接針對中共的「一帶一路」戰略,意圖阻止中共佔據「區域主導權」。

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海上國際軍事演習,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曾在2014年和2016年獲邀參加。不過今年正在進行的軍演中,已經沒有了中共的位置。與此同時,包括越南在內的多數東盟國家,今年跟美國的傳統盟友一起加入軍演。而印度和斯里蘭卡這兩個與中共糾葛頗深的南亞國家,也參加了今次的環太平洋軍演。

雖然俄羅斯跟美國關係緊張,但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7月16日在芬蘭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峰會。而中共6月8日剛授予俄羅斯總統普京 「友誼勳章」,拉攏意味濃厚。

不過中俄關係微妙,兩國存在無法迴避的領土糾紛,尤其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執政期間同俄羅斯簽訂《中俄邊界協議》,出讓約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40個台灣的中國領土,給中共正逢迎維繫的中俄脆弱聯盟埋下定時炸彈。目前看似左右逢源的普京總統,關鍵時刻會選擇哪一邊站隊,可能難以預料。

從戰略上看,特朗普對普京釋出善意,與其說是對普京抱有希望、試圖分化中俄聯盟,不如說是給俄羅斯留出一條退路,在包圍中共的鐵幕上打開一扇門,讓俄羅斯可以潔身自好、跳出中共的危機漩渦。

美國特朗普總統的全球布局,由印太戰略出擊,聯合印度、日本、澳洲,再結合東南亞諸國,正在環繞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拉起一道鐵幕。

雖然美國不明說,但這道鐵幕從戰略上看一目了然,針對的就是中共,而對俄羅斯示好就是給其一個選擇——歡迎俄羅斯站到鐵幕外,因為舉世皆知,俄羅斯與中國在歷史上都視對方為心頭大患。(未完待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