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兩年大手筆投資半導體,擺開一副要超美的架勢。但近期中興被制裁後中共的緊張反應卻令人陷入深思:中國芯在全球的定位到底在哪兒?上周的中美貿易談判期間,中共要求美方修改對中興的禁令,更令人生疑:中興案子中共為何如此緊張?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現狀到底如何?
半導體被稱為國家工業的明珠、信息產業的「心臟」。它常常被看作是電子產品的「基石」,從翻蓋手機到超級電腦的服務器,半導體的影子無處不在。
美國於4月16日宣佈,為懲罰中興做虛假陳述,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禁令期為7年。這項禁令對於高度依賴美國芯的中興來說,等於是判了其「死刑」,同時也曝出了中共在高科技領域的致命弱點,小小晶片就擊垮了中共的一家大型國企。大陸財新網隨後報道說,美國禁售令生效當天,中興絕大部份生產線即進入停產狀態。
在5月3日和4日的中美貿易代表談判中,中方要求美國修改對中興的禁令,凸顯中共對晶片進口受阻的擔憂。
為擺脫半導體受制現象,在過去多年內,中共砸下萬億資金進行半導體開發,但在中共這個體制下是否有成效,令人質疑。
近日,彭博社發表一篇題為「為何中國(共)製造不了半導體?」的文章,讓很多人大為吃驚: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為何生產不了小小的晶片?
文章寫道,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說,他已為中國自行生產半導體做好準備。文章指出,這的確是中共政府長久以來的一個目標。但問題是,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失敗後,中共是否能夠最終戰勝這一挑戰?
中國晶片產業的現實痛狀
彭博社的這篇文章中說,雖然中國早就掌握了用從別處生產的半導體來製造產品的藝術(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其不願意只做一個組裝者,而是想成為產品和創意的原創者,尤其是在諸如自動駕駛汽車等尖端領域。但要達成這個目標,中國就需要自行生產半導體,「而這卻是個不小的挑戰」。
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根據PWC的統計數據,中國目前消費全球近60%的半導體,但其國內生產的半導體只佔16%。中共每年購買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的開銷逾2000億美元,在2015年,半導體甚至超過了原油的進口,成為中國最大的進口產品。
《華爾街日報》引述調研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Inc.的數據估計,中國使用的晶片有近90%是進口或在華外企生產的。
「我們不能依賴外國晶片。」中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去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表示。2014年中共成立了被稱作「大基金」的200多億美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專門投資晶片公司。
據「EE Times Taiwan」電子工程專輯網消息,從中共開始宣佈挹注龐大投資基金到現在已有幾年,北京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坦言,對於中國芯的發展感到某些程度的失望。他還表示,中國的晶片商覺得失望,「他們當初的期待非常高,而今則認為產業進展不夠快。」
筆名為「雪無痕」的北大計算機系博士在「新智元」上發文,道出了中國晶片研發存在的問題。「雪無痕」學習晶片9年,曾在中國頂級實驗室「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發中心」從事晶片研發。他透露,生產晶片,雖然CPU的RTL代碼都是自己寫的,但是SoC上幾個模塊用了買來的IP,設計流程中用到了美國公司的EDA軟件,流片是在台灣進行,片上的PLL鎖相環都是黑盒,人家給license才能用。因此,要說完全獨立自主不依賴國外技術,那就是在瞎扯。
另一位在中興工作的匿名用戶更是道出了中興對外國晶片的依賴程度。他說,中興在被制裁後,該公司和晶片有關的部門多數放假。
他表示,雖然中國看似有很多大型高科技企業,如海爾、華為之類的,每年也出口很多的電子產品。但是作為電子控制系統核心的晶片,主要都需要進口。
該人士還透露,一些簡單工作的輔助晶片,國產的可佔到50%市場,但那些複雜或者核心工作的核心晶片,「幾乎全部是進口,而且是系統中必不可少的。」
即使國產率較高的低端晶片,其中很大一部份還是買國外的晶園,然後自己回來切割,裝個外殼測試一下就是成品了。相當於買個進口的產品,自己包裝一下就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了。
他還說,還有極個別那些真正所謂的100%國產的晶片,其實也就是拿著國外的某些低端晶片,拆開來,在顯微鏡下面拍照,然後完全照著抄襲,但抄來的性能會比原版差,只能和原版拼價格。如果晶片設計還能有一點點改動,那就已經不得了了,估計可以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了。
他也表示,至少自己10年來在公司上班沒用過「中國製造」晶片。
還有一位人跟帖證實說,他是做「晶片開發」,但是在做「反向」的,就是把國外的拿來解剖,進行抄襲。因為反向需要的「資金少、風險低、周期短」。
這些在中國和晶片打交道的人的經歷真實道出了中國芯的現狀,這讓外界更易理解,中興被斷芯為何中共會那麼緊張。
欠缺研發資金 中美投資花法不同
彭博社的文章分析認為,「中國芯」發展不起來的一個原因是「欠缺研發資金」。或許很多人會問,中共每年不是為開發半導體投下了海量資金嗎?怎麼可能會缺錢呢?
《華爾街日報》說,美國估計,中共在這個項目上的總體投資高達1,500億美元,相當於全球半導體年銷售額的一半左右。
彭博社的文章說,中共的官僚主義、缺少客戶等原因,讓上世紀90年代中國從零開始打造國內半導體企業的努力付出巨大代價。中共的資金分配也一錯再錯。
華日說,中共和美國對科技應該如何發展持不同的看法。美國始終堅信,市場和私人企業引領行業發展,而中國則依靠政府注資與計劃打造本國的行業龍頭。
彭博社分析說,幾乎從一開始,中共的中央計劃經濟就證明是一個嚴重阻礙。生產半導體需要數十億美元的前期投資,可能要花十多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本回收。在2016年,僅英特爾一家公司就花了127億美元從事研發。
英特爾之類的大公司自行投資研發,對資金的管理非常嚴格。彭博說,但在中國,卻很少有中企有能力或有經驗,理性地進行投資。中央計劃者往往抵制這種冒險的、有遠見的投資。
結果,政府資助的資金大量浪費。中共要如何把錢分配到有潛力的項目上本身就是一大挑戰。過去中共官方曾高調宣傳,投入巨資研發「中國芯」,在2017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總投入就達到1.75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在晶片行業謀求破局,包括成立自己的晶片設計體系,但砸下巨額科研費用之後,技術創新卻收效甚微。
大陸《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在2016年1月報道,過去數年間,中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在科技研發,60%都用於開會、出差等。
安徽工程大學還發現,科研經費被用來報銷歌舞娛樂、足浴、物業費等,而且出國(境)批次和人員膨脹迅猛。
搜狐財經發表的一篇文章說,經費被濫用的情況在科研體制內部非常嚴重,種種套取科研經費的行為,對科技創新無疑是內部蠶食。
中興事件後,筆名為「雪無痕」的北大計算機系博士發表文章,道出了中國晶片研發缺資金的真實境遇。「雪無痕」曾在中國最強實驗室「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發中心」從事晶片研發。這個三天兩頭接待外國官員和王室成員、對外號稱「拿到上億資金」的實驗室,其最大一個問題反倒就是「缺錢」。「雪無痕」將實驗室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歸結一點,那就是「缺錢」。
「雪無痕」還表示,中國在18年前就呼籲建造「中國芯」,但這18年來,中國晶片受制的本質,似乎改變不大。
《金融時報》說,某種程度上,如果說晶片是工業的皇冠上的明珠,那麼,它同樣是一系列制度的結晶。中共用非市場方式,試圖快速掌握完整的科技樹,往小處說,是小農意識在國際關係、國際貿易領域的體現。
文章說,中共給企業的補貼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全國上下,以各種方式詐取補貼的事情屢見不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芯1號」。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的陳進,宣佈發明「漢芯1號」,使得他榮譽滿身。他有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但在2006年,「漢芯1號」被發現是從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買回的晶片,僱農民工將晶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用砂紙磨掉,然後加上「漢芯」標誌「研製」而成。
《金融時報》說,很顯然,沒有補貼,私人資本投資的企業斷不會這樣自己騙自己。
想走捷徑 技術收購面臨巨大挑戰
由於晶片的前期投資大、見效慢、周期長、風險大,而中共希望看到的是立竿見影的效果,於是近年來出現中企大舉收購外企,以期更快速獲得技術的局面。彭博社說,這也正是中共面臨的「最大的長期挑戰」。
美國針對中共盜竊知識產權所進行的301調查報告指出,中共指示中國民營企業通過收購美國公司的方式來獲得美國的實用技術。這些技術覆蓋某些前沿領域,如半導體、航空、自動駕駛汽車等。
此外,美國政府還指責中共長期要求在華的外企與中企合作,《紐約時報》稱之為「包辦婚姻」的做法。不僅如此,中共還強迫外企進行技術轉讓。難怪外企長期以來一直抱怨,他們只是在培養未來的競爭對手。日本和歐洲的很多企業表示,中國的鐵路公司利用合資企業的技術,發展成了高速鐵路領域的巨頭。
此外,中共還通過駭客技術盜竊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
這些不同的盜竊方式使得美國及其它國家對來自中資的收購格外警覺。中共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併購申請通常會以安全為理由被阻礙。日本、韓國和台灣也對中共的併購提案進行類似的審查。
研發人才短缺
《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這些年在晶片發展上沒有重大突破的另一個原因是人才的缺失。而在中國,買房養家的壓力使得很多做研究的人都選擇了和商業相關聯的領域。
「雪無痕」稱,「留不住人」是他所在實驗室最大的痛點。
他說,國內大搞房地產,房價飆升,而你在這裏默默地做基礎工作研究晶片技術,拿著微薄的薪水,和家人過著苦日子。這讓人怎麼能夠靜得下心來?「雪無痕」後來拋棄了晶片事業,進入谷歌工作。
那位在中興工作過的匿名人士表示,10年來,做工程師賺的錢,只有房產升值的零頭,於是他開始逐步放棄研發方面的工作轉而進行收入更高的商務領域。
人無生存壓力,自然就可以為了理想和興趣而工作。現在,生不逢時的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拋棄理想和興趣。
還有一名做技術的人士表示,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看到關於比爾蓋茨的書,很是崇拜,「當時以為學好技術,在中國或許能有發展。但我錯了,踏出大學之後我才知道,中國不像美國,中國沒有硅谷,在國內是重視金錢而忽略技術。」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