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釋義】形容一個人能洞察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

【近義;反義】毫末必辨 洞幽燭微;草率了事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來到齊國對齊宣王大談如何用道德的力量統一天下的問題,齊宣王不理解。

孟子問齊宣王:「您不忍殺一頭發抖的牛,而下令用一隻羊來代替。這樣的善心就足以統一天下。」

孟子接著又說:「有人向大王說,『我力大無比,可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或,我可以清清楚楚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絨毛尖端,卻看不見眼前的一車柴草。』您信嗎?」

「當然不能相信。」齊宣王馬上回答說。

「您的善心使禽獸沾光,卻不能使百姓得到實惠。這到底是甚麼原因呢?其實,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沒見到一車柴草,是沒有用眼睛去看的緣故;百姓得不到安定的生活,是您不願施予恩惠的緣故。所以,您不用道德統一天下,是您不願意這樣做,而不是不能這樣做。」

明目張膽

【釋義】原意是形容有膽有略,敢作敢為。現比喻在一般情況下,毫無顧忌地公開幹傷天害理的事。

【近義;反義】明火執仗 肆無忌憚;鬼鬼祟祟

這個成語,出自《唐書‧韋思謙傳》。唐高宗時,朝廷重臣褚遂良利用自己的權勢,以賤價強買了別人的土地。當時,監察御史韋思謙,是個為人正直、不畏權勢的官員,他獲悉這一情況後,準備上書彈劾褚遂良。有人勸他說:「褚遂良位高權重,你彈劾他會吃虧的!」

韋思謙大義凜然地說:「我是監察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大丈夫敢說敢當,敢作敢為,不管是誰違反法紀,我都要明目張膽地向皇上稟告,以報答皇上的厚恩,怎麼能庸庸碌碌,只想保全自己的妻室子女呢!」

於是,他上書高宗,說褚遂良賤價強買別人的土地,違反了法紀,應予懲處。高宗認為有理,就把褚遂良降職為刺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