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美軍B-52戰略轟炸機罕見飛近中國廣東省沿海。台灣軍事專家表示,美軍B-52這次飛行屬「典型攻擊航線」,模擬在東沙島附近發射射程2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中共海空軍近期海上軍演,使用轟6K,攜帶的巡航導彈是東風10號。美軍出動B-52則是軍力上的「回禮」。另外,美軍B-52這次大範圍機動,遠達距廣東250公里處,也是回應中共軍隊繞到台灣東側的海空密集出動。
稍前,共軍原定於4月11至13日在海南三亞舉行軍事演習,但11日由於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闖入中共軍演海域而提前結束。
兩則案例顯示,特朗普政府對中共的軍事擴張、恐嚇和挑釁的個案進行強硬回擊。
事實上,執政一年多來,特朗普對華大戰略已宛然成形,並在迅速展開之中;而加大力度軍事震懾中共,則是其一個顯著特點,本文從四個方面略加論述。
首先,特朗普一改自尼克遜政府以來的對華大戰略,從根本上將中共政權定位為美國的最主要「對手」。
特朗普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說:中俄「修正主義大國」(即「現狀改變者」)是美國戰略競爭對手。在該報告基礎上,2018年1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佈《國防新戰略》,不僅提倡全方位國家戰略競爭,而且第一次把中、俄、伊朗、北韓和恐怖主義列為對美國同等重要的威脅。
2018年1月30日,特朗普在2018年度國會國情咨文中延續了上述兩個報告思路,即把中、俄繼續定義為競爭對手關係,第一次使用「rival」(對手)形容中、俄,比過去「competitor」(競爭者)更進一步,而且強調中共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包括美國的利益、經濟和價值觀。
特朗普政府對中共政權的重新定位,即是直接對2015年美國戰略界對華戰略大辯論所形成的基本共識的深化,從而使長期以來中共政權的「戰略欺詐」徹底破產;也是美國傳統價值觀復甦背景下,對近百年美國與中共關係史反思基礎上,在清醒認知中共的本質後,所做出的戰略決斷:共產主義是對人類文明和國際秩序的吞噬,中共早無「改良」可能,面對中共的威脅和攻擊力量,除了遏制和致其解體之外,別無他途。
其次,特朗普隱然有列根總統的作風,採取「有原則的現實主義」立場,以「實力求和平」,增加軍費,整軍經武,爭取絕對優勢。
在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國防預算一降再降。而特朗普政府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2017財年國防預算高達6190億美元,增幅約10%。特朗普提出要「重建美國海軍」,使美國軍艦由目前的275艘增加到350艘,將航母增加到12艘,並表示:「要給美軍最好的裝備,如果打仗,那就讓美軍贏!贏!」
2017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了2018財年7000億美元的國防支出法案。這比上個財年增加了810個億,增長約13%。
2018年2月12日,美國國防部發佈了2019財年預算申請,表示將重點關注軍隊武器系統現代化,把反導系統和核武庫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及讓軍隊準備好應對潛在的大國衝突。預計會撥款7160億美元用於國防開支(其中基本預算資金為6170億美元,戰時應急資金為690億美元,核武器項目資金為30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的巨額軍費開支,重點支持核戰略和「第三次抵消戰略」。
2018年2月2日,美國國防部正式發佈2018年版《核態勢審議報告》。該報告說,華盛頓希望阻止北京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共可以通過有限使用戰區核能力確保優勢、有限地使用核武器是可以接受的。在報告中,美國將中共與俄羅斯和北韓一併列為「主要核威脅」,並表示,美國為敵人「量身打造」了核震懾策略,美國將繼續堅持在「極端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根據該報告中顯示的核計劃,美國30年內要花費1.2萬億美元用於維護和升級核武庫。
而「第三次抵消戰略」是美國於2014年推出的,旨在以「創新驅動」為核心,重點發展能夠「改變未來戰局」的顛覆性技術群,運用非對稱手段對對手優勢實施抵消,增加對手軍力發展成本,特別是全面破解對手「反進入/區域拒止」能力,以確保美在大國軍事競爭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
2016年,美國防部常務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宣佈將在2017財年投入120億~150億美元用於支持「第三次抵消戰略」。
2018年4月13日,美國國防部首任主管研究與工程的副部長邁克爾・格里芬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說,美國必須在軍事技術領域保持明顯優勢地位,才能阻止中、俄改變世界秩序。他強調,未來美國將著重於發展人工智能、超高音速和定向能武器等十大領域。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發表題為「數字時代,戰場無處不在」的文章,說中共是美國「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唯一對手。
而當前特朗普政府提出與中共打貿易戰,據彭博社今年3月28日報道,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直言,「301關稅」毫無疑問將直指「中國製造2025」(這一計劃意使中共成為未來高科技產業的全球領導者)。
顯然,特朗普政府持續增加軍費開支,包含著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的意味。而中共近年來經濟增長持續下滑,如果與美軍備競賽,自然是不堪重負,必然會被「拖死」,但是如不「接招」,就要被「鎖死」,中共雖不願坐以待斃,但卻難以破局。
第三,推行「印太戰略」,「罩住」中共。
面對中共的勢力擴張,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但進展有限。
2017年11月,特朗普「亞洲行」期間,首提「印太戰略」(即「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在此期間,還舉行了美、印、日、澳四邊會議,這是幾年來首次舉行這樣的會議。(2007年,在安倍晉三的倡議下,美、日、印、澳四國舉行了四邊安全對話。中共當時提出了抗議。澳洲在陸克文擔任總理時退出了這個安排。)
2018年4月2日,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向媒體簡報了特朗普總統去年提出的「印太戰略」,對「自由」和「開放」兩個詞做了更多的解釋。媒體分析認為,這是向中共發出警告,遏制中共在該地區的野心。
黃之瀚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年的計劃是引入印太戰略的概念,而特朗普政府的第二年、第三年和第四年(至少第一任期內),將會側重於制定和實施印太戰略。
美國早已計劃將六成駐外海空軍於2020年前部署在亞太地區。美軍自2015年提出「第三艦隊前移」戰略以來,通過頻繁向西太平洋派遣第三艦隊航母,美國海軍事實上已經在西太平洋維持了「雙艦隊」的存在。此外,美國海軍還將「準航母」兩棲攻擊艦「黃蜂」號劃撥第七艦隊,進一步加強美國海軍在東亞的軍事實力。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安全研究客座研究員埃里克・塞耶,近期在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說,隨著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防部新領導層成形、相關預算就位以及新預算規劃周期即將啟動,美國實施印太地區戰略、跨部門規劃具體舉措的時機已經成熟。其建議包括增加數十億美元投資啟動「印−太安全倡議」、成立「太平洋聯合海上特遣部隊」、設置亞太安全研究中心「西部辦公室」、向日本增派一艘航母及戰鬥機聯隊、加強與澳洲珀斯的海軍合作、啟動印太版的REFORGER年度演習、確保台灣仍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前線合作夥伴、在印太地區開通長期對話通道、將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等等。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喬里奥・普格列瑟在其《「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的軍事維度》一文中指出,「印太戰略」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就是軍事信號,尤其是舉行軍事演習釋放出的信號(目前印太地區有美國與印度自1992年開始實施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2007年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應邀參加,2009年參加及2014年後每年參加);其次,通過深化軍事聯盟和戰略夥伴關係來遏制中共的威嚇行為;再次,通過培育那些擔心自身海洋安全的東南亞國家的能力建設來制衡中共。
近年來,中共在印太地區擴建海軍基地、在南海地區開展大規模人工造島活動、在其它領土爭端地區信心滿滿地聲索主權,以及發展強大的外海作戰能力等,為特朗普政府提出、推行「印太戰略」,大力地助推了一把。
第四,特朗普運用軍事力量的強大意志及其高可信度。
威懾戰略獲得效果,需要三個條件:實力、意志及可信。而從一個傑出的商人變成美國總統,特朗普運用威懾的藝術可謂爐火純青。
2017年4月6日,特朗普在他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設宴款待習近平,這是特朗普就任總統之後兩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會晤。期間,特朗普說:「我說,『主席先生,讓我跟你說件事』——那正是享用甜點的時候——『我們剛發射了59枚導彈』。」習近平聽了之後頓了10秒,然後要求通譯員再說一遍。就在特朗普「以為那不是好跡象」時,習近平回應說,對於如此殘暴地使用毒氣危害兒童和嬰兒的人,這(軍事打擊)是可以的⋯⋯他認為沒有問題。他同意了。
此次習特互動,必定會讓習近平和中共銘刻在心。而一年後特朗普再次決定空襲利比亞,無疑更會加強這個記憶。
更讓中共驚心的是,特朗普上任伊始,即將徹底解決朝核問題列為當務之急,對金正恩施加最大壓力,甚至將不惜發動戰爭,迫使其走到談判桌前。在此過程中,特朗普將朝核問題與中共緊密掛鈎,不容中共狡辯、脫身,金氏政權從中共手中的一枚棋子變成了中共的巨大戰略負擔,使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一刀斬斷。
最奇妙的是,直到今天,中共對特朗普仍然琢磨不透。馬列主義意識形態所圈養的人在美國傳統價值觀(IN GOD WE TRUST)信奉者面前,所展現的只能是虛弱和無能了。
中國傳統兵法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特朗普就任總統一年多來,在「伐謀」、「伐交」、「伐兵」層面都已佔盡上風,中共真有膽量來「攻城」嗎?當然,可能性還是有的,但只有一種,那就是自取滅亡。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