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派錢」爭議餘波未了,市民對政府的安排不明白不滿意,打擊了林鄭政府的民望。根據三月中港大民研的民意調查,林鄭的支持率為百分之四十四,反對率為百分之四十一,「民望淨值」為正三個百分點,是其上任特首以來的新低。
就預算案的評價,發表後當晚,市民評分為48.2;經過兩個星期,評分下跌至40.9,是2008年相關調查問題開展以來的新低。又根據港大民研三月上旬的民調,財政司陳茂波的民望淨值為負廿四個百分點,較預算案發表當日大跌十二個百分點,與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的「民望淨值」持平。
本來港府的財政形勢大好,既可以減改稅費,又可以在各個環節「派糖」,應該是贏得市民好感的良好機會。現在弄至劣評如潮,完全是林鄭月娥「死不認錯」的作風所致。先是對民意要求「全民派錢」訴求的誤判,繼而在民意的壓力底下,承認要「拾遺補闕」,但始終是「派錢」政策不斷出現漏洞,未能滿足民意的訴求。最後的「派錢」方案更是行政費用與「派錢」的金額相若,而款項最終到市民之手的日期相當遙遠,難怪市民不滿。
作為政府領導人,不管能力多強,高度自信與自負經常可能帶來鉅大的打擊。曾俊華當財政司司長時,亦曾同意「全民派錢」。他最初的建議是撥款至市民的強制性公積金戶口,市民大表不滿;他迅速同意直接撥款給每個市民,平息了反對的聲音。
林鄭自認是非常「打得」的政務官,但怎樣「打得」,也不能與民意為敵。民意可以扭轉,但方法、機會等要有客觀的評估。更重要的是,要扭轉民意,可能要消耗相當的政治資本;而這些政治資本可以用來推動其他的重要政策。
上世紀七十年代作者讀研究生時,喜讀柏楊的雜文,其中一輯題為《死不認錯集》,是諷刺當時國民黨政府的官僚作風,留下深刻的印象,故以此為本文的標題。
「派錢」畢竟不是重要的民生政策,林鄭「死不認錯」的態度,近者如力保律政司司長鄭若驊,稍遠者如拒絕就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開展真正的討論,都會對特區政府和市民產生相當影響。目前鄭若驊下台的危機暫時過去,但一個不得市民信任、弱勢的律政司司長怎能有效推動政府富爭議性的政策呢?鄭若驊依然是政府的負資產,這是清楚的政治現實。
如果林鄭月娥堅持己見,不考慮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對民生的影響就更大了。事實上如果政府有意利用歷年的財政盈餘,為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奠定堅實的財政基礎,就正是善用盈餘以應付人口老化社會的挑戰。如果政府願意這樣做,市民要求「全民派錢」的訴求也不會這樣強烈。◇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