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請你來作客。」鄧麗君的《小城故事》唱的雖然不是香港,卻道出了維多利亞海港,這個充滿故事色彩和人文歷史的漁村風貌。

遊走香港十八區,你會發現:香港這個獨有的前殖民地小島上新與舊,中與西的交融合璧,以及1841年香港開埠後歷經的時代變遷遺蹟。在近180年的歷史當中,香港由一個簡樸的小漁港發展成繁盛的轉口港,繼而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會。區區有歷史,區區有故事。

水上之家的「玻璃家庭」

坐在1955年建造的「鴨靈號」古董帆船上,沿著維港巡遊,聽老香港講述那些年,好似時光倒流……

本地漁民梁北新。(王文君/大紀元)
本地漁民梁北新。(王文君/大紀元)

四代漁民梁北新笑說,過去的水上人家被稱為「玻璃家庭」,一家大細及全部財產都在船上,不僅生活漂泊不定,生命財產亦是旦夕禍福。他的母親在嫁給父親之前,就遭遇了一家四口所在的整條船都被風浪掀翻沉沒,唯獨她倖存下來的經歷。

提起漁民生活,他有大把故事講不完,名詞亦有趣且充滿典故。如「水上新娘」、「流水人家」等。

灣仔區歷史悠久多故事

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宋碧龍/大紀元)
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宋碧龍/大紀元)

遊走香港18個區,文化葫蘆創辦人吳文正人認為港島區最重要。其中,他又首推灣仔區,「灣仔是一個歷史悠久、好多文化的地方,好多舊的建築物在灣仔都可以欣賞到,例如藍屋建築群、和昌大押,每一年好多重要的事情都在灣仔發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坑舞火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項目。」而貫穿中上環、灣仔,直到西灣河的電車(叮叮)又是不能不提的百年經典。

而南區的香港仔、鴨脷洲,以及東區的筲箕灣又是傳統漁民聚居的地方,充滿歷史和人文風情。他希望通過今次的賽馬會「港文化.港創意」項下的「港自遊乘風啟航」活動,能讓年輕人了解香港歷史和早年漁民故事,並從中感受香港人不屈不撓的獅子山精神——在大風大浪中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堅持和對未來的希望。

建築師雷冠源拿出隨手在維港拍攝的相片,張張像畫像詩。提到保育與發展,他表示,無論如何發展,都會秉承一個原則,山仍然是山,海仍然是海,大自然賜予香港鬼斧神工的地理地標永遠不會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