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界亂象叢生,中共擔心金融風險,採取措施防範。其中,中共證監會發審委嚴控IPO(首次公開募股)審核,最近大量IPO申請被否。

據《華爾街日報》3月9日報道,去年10月中旬中共證監會下屬發行審核委員會(下稱發審委)調整成員 以來,發審委對IPO申請的否決率達到42%,而2017年前九個月和2016年全年的否決率分別為13%和7%。

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中共監管機構否決率飆升導致等待審核的IPO申請量不斷減少,從2016年的近900家減少至不到400家。

據《證券日報》1月17日報道,1月16日召開的發審會審核IPO申請的結果顯示,5家企業上會、2家獲得通過、2家被否、家暫緩表決。

報道稱,今年以來,發審委共審核了17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9家企業獲通過、7家被否、1家暫緩表決,通過率為52.9%。另外,已經有3家公司的IPO申請被取消審核。

1月12日,證監會表示,近期,證監會明確了新三板掛牌企業申請IPO時存在「三類股東」的監管政策。「三類股東」為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信託計劃等。

去年11月中旬,在證監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證監會對新一屆發審委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對發審委成員實行終身追責制。

《華爾街日報》就大量IPO申請被否稱,中共正試圖採取措施全面遏制金融風險。據投行人士和分析師稱,證監會最近幾個月收緊了IPO標準,發審委已被告知,若IPO獲批上市的公司出了問題,發審委的成員將被問責。

報道引述為發審委提供諮詢的一位律師的話說,現在發審委委員們在否決IPO申請方面毫不手軟,沒有官員願意為企業帶病上市承擔責任。

中共加強對IPO的監管,相關腐敗問題和大陸金融風險也被關注。

去年11月27日,《國際金融報》報道稱,發審委掌握著至關重要的權力,是上市公司質量好壞的守門人。近年來在股市反腐風暴中,不少監管部門中高層落馬,似乎都與股票發行脫不了干係。

如,前深圳證券交易所工作人員、發審委兼職委員馮小樹用300萬元本金獲利2.48億元;傳樂視IPO造假,參與樂視網IPO審核的多位前發審委委員被調查。

而中共十八大以來,包括馮小樹在內,證券系統至少有六人落馬。包括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原處長李志玲、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證監會工作人員劉書帆、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和證監會副主席姚剛。除張外,其餘五人均與發審有關。

今年2月10日,《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目前中國金融界存在金融市場大亂、監管之亂、地方當局舉債之亂三大亂象。現在大陸爆發的金融案件,涉案金額動輒上百億元,還出現公然的大肆利益輸送,顯示資本市場監管不力。

去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防範金融風險,隨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有海外評論人士表示,中共把防範金融風險視為第一要務,表明中共已經默認了大陸金融之亂,已經急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