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槓桿率迅速攀升,但眾多中小企業卻得不到相應的信貸。這些信貸資源到哪裏去了?近日中共官方學者表示,其原因就是大部份信貸都被大企業集團拿走,這包括央企(紅色財團)和一些同當局有密切聯繫的民企(淺紅色財團),並稱下一步應該對這些財團企業進行公司治理改革,引起外界關注。

2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在演講中說,外界都很關注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走勢,特別是宏觀槓桿率較高、全要素生產率(總出產量與全部生產要素真實投入量之比)較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隱患較大等問題,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幾個宏觀病症,但他認為,宏觀經濟的病症其實是微觀病灶產生的結果。

張文魁稱,宏觀槓桿率在2008年到2012年上升了大約40個百分點,主要是當時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採取是貨幣政策主動寬鬆的結果。但2012年之後,在當局已意識到不當寬鬆宏觀政策所產生的問題,並確定要控制宏觀槓桿率後,2013-2017年槓桿率卻上升了約60個百分點。

他認為,新一波槓桿率上升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被迫」的,或者說是被微觀病灶倒逼的。微觀病灶在哪裏?第一個微觀病灶就是大量的殭屍企業。第二個微觀病灶就是財團企業,但過去一直沒有得到重視。

槓桿率一般是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

張文魁認為,儘管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槓桿率上升很快,但廣大中小企業卻得不到相應的信貸資源,原因就是大部份信貸都被大企業集團拿走了。這些大集團許多是國有的。

分析稱,「現在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財團化非常嚴重,幾個大企業合併起來,就列入中國500大甚至世界500大,獲得貸款和發行債券就容易了,然後就去搞金融、搞房地產、搞貿易,並熱衷於資本運作,就成了大財團了,這些是紅色財團。」

此外,一些大民營企業集團也通過類似套路實現了財團化,如中國民營企業500大榜單中,許多都成為財團了,其中與政府或政府官員有密切聯繫的可以算是「淺紅色財團」。這些大財團動輒上千億甚至幾千億的貸款,但是它們的償債能力和透明度卻問題很大。

他並認為,下一步應該對這些財團企業進行公司治理改革,提高透明度,強化披露。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很可能會在中國爆發經濟危機。

張文魁講話推出的背景,當局正在對安邦、復星、海航、萬達等過去通過巨額貸款在海外激進併購的超大型民企(淺紅色財團)進行整治。萬達,海航陸續賣產;10天前,當局更是宣佈對安邦保險集團進行接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