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女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而具有候補基因可能是造成平均壽命長於男性的原因。然而瑞典研究者對此進行實驗後認為,不大可能是這個原因,他們將就其它可能的理論繼續研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的數據,全球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4.7年。不僅是人類,很多物種也都存在這種現象。科學家們對背後的原因提出了很多種理論。

人們觀察發現,在很多雌性有兩條X染色體、雄性有兩條不同的性別染色體的物種中,包括人類,雌性的壽命通常長過雄性。然而在雄性擁有兩條相同的性別染色體的物種中,如鳥類、某些魚類、爬行動物和昆蟲來說,它們中多數雄性的壽命長一些。

於是有種理論認為,這是因為當有兩條同樣的性別染色體時,如果其中一條中的基因存在缺陷,另一條中還有相同的基因可以作為候補。但在擁有兩條不同的性別染色體的生命體內,如果一條中的某個基因有問題,就沒有候補了。該理論由此推測這是造成擁有不同性別染色體的雄性平均壽命短的原因。

這是一種流傳較久的理論了,可是很少有科學家真的做實驗去驗證這種理論的正確性。如今,瑞典林雪平大學(LiU, Linkoping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就此理論用果蠅進行了實驗。

林雪平大學物理化學和生物系博士生Martin Brengdahl說:「果蠅是驗證這個理論真偽很好的模型——其雌性比雄性壽命長,而且X染色體(所含的基因)佔了基因量的五分之一。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實驗結果在果蠅身上會很明顯。」

研究者有意培育了兩組類似「近親繁殖」的果蠅展開實驗。一組中讓兩條X染色體一摸一樣,也就是說如果一條中的基因有問題,另一條一摸一樣的染色體中相同的基因也是有問題的,就無法替補。另一組培育了有著兩條完全一樣常染色體(與性別無關的染色體)的果蠅。

「有著完全相同X染色體的雌性果蠅的平均壽命和普通雌性果蠅沒有不同,然而有著兩條完全相同的常染色體的雌果蠅的壽命卻明顯短於普通雌果蠅,而且這種不良後果在雌性和雄性中都存在。」 Brengdahl說。

此實驗證明了,X染色體中基因是否能替補另一條中的缺陷,不是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至少在果蠅身上是這樣。

「基因運作機制在不同生物體內通常是類似的,但對於此實驗結果是否能推論到人類上,我們會持謹慎態度。我們已經在一種生物體內進行驗證了這個問題,接下來的研究將會在此基礎上進行。」物理化學和生物系資深講師、該研究的領銜者Urban Friber說。

這一研究組目前仍就為何不同性別平均壽命不同進行研究,他們在審視其它可能的理論。比如,還有一種理論稱在很多物種中,雄性在尋求雌性配偶上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可能雄性會在這方面消耗很大的能量,而用於維護自身各功能的能量就少了,認為這可能是造成雄性平均壽命短的原因。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進化》(Evolution)期刊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