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沒人生一胎,生再多二胎也救不了中國的生育率」的文章指出,「2013年和2016年,中國為了刺激人口增長,先後頒佈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可生育率並未如期上揚。」

文章引用數據說,「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儘管「二孩佔比已上升到51%」,但總的新生人口仍「比2016年下降了0.52%」。可見,雖有「二胎」政策的推動,但生一胎的中國人卻明顯減少。

就拿「2004年到2016年」這段時間來說,「二孩的生育率上升約2‰」,但「一孩生育率卻從26.12‰降至16.43‰,下降約10個千分點」。對此,該文說,「一孩生育率的明顯下降,或許才是生育率難以回升的重要因素。」

由此,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無論「二胎」政策怎麼放開找補,也挽回不了多年來強制「一胎」所造成的損失。其次,如今中國「沒人生一胎」的原因到底是甚麼,或許更值得思量。在上述文章中,一句「未婚率升,生育率降」似乎道出了作者的心聲。

文章指出,「19歲以上所有年齡組的女性未婚比例均明顯上升」,「是一孩生育率走低的重要因素」。但仔細想來,不結婚和不生孩子之間並不一定就存在著如此緊密的因果關係。現在結了婚也不想生孩子的,恐怕是大有人在。反之,那些不想結婚的,卻極有可能是因為不著急要孩子。家長們「逼婚」,顯然不僅是要讓孩子們結婚,更是為了實現下一步的目標——抱孫子。

可見,中國人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所表現出的意願並不依賴於結婚意願。既然「未婚率升」並非主因,那麼導致中國人生育意願持續低迷的關鍵原因又是甚麼呢?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理糾結促使中國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

中國人內心的糾結,大抵都與現實壓力密切相關。在上述文章中,作者也不得不承認,「高昂的房價,越來越貴的醫療和教育」,「經濟壓力、就業歧視、養育難題等使育齡夫婦想生也不敢生」;「結婚生子帶來的一系列時間、金錢、精力上的高昂成本,也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顯然,這些原因並不是順嘴聊聊,一筆帶過即可的次要原因,而是直擊要害、不容忽視的關鍵所在。

從「一孩生育率不斷下降,二孩生育率卻在上升」的反差中就可見一斑。有條件的生多少都無所謂,但沒條件的甚至連一個都不敢生。中國越發展、越極端,在結婚、生子等許多人生大事上都彰顯無遺。「底端25%的家庭」所擁有的大約「1%的財富總量」,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養不起老、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更養不起孩子。

在北京大學調查中心發佈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中有一段分析頗為精闢。「中國家庭消費模式」分為五種類型:貧病型、螞蟻型、蝸牛型、穩妥型和享樂型;從全國分佈來看,呈現出兩極分化,一方面是不消費、抑制消費佔大多數,另一方面,少部分家庭已經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既然財富兩極分化,消費兩極分化當不言而喻。

這裏的消費自然包括生養孩子。由此,二孩生育率升、一孩生育率降的鮮明對比,以及降幅超過升幅8個千分點的巨大差距也就足以表明,中國能「富養」孩子的有錢人的確不在少數,但為數更多的人卻連「窮養」孩子都做不到。不難看出, 如今中國連「一胎」都「沒人生」,大抵就是由特權獨裁從而釀造極端的貧富差距所致。

不得不提的還有環境因素。有文章指出,中共治下,燃煤、冶煉工業給人們帶來了斷子絕孫的惡果。這話並不是形容、修飾,而是對真實狀況的平鋪直述。

2016年11月2日,大陸澎湃網發文稱,「20年前,中國育齡人口中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僅為3%,而2011年年底,中國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已然飆升至12%,更有部分地區發生率高達15%。」對此,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專家分析稱,「環境污染是主因。」文章指出,「環境污染直接導致男性無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病人明顯增加。」

雖另有專家指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吸煙嗜酒、減肥、過度肥胖、熬夜等,都有可能導致不孕」,但中國的網民們卻更願意相信「霧霾」、「食品安全」、「轉基因」等那些與環境污染直接相關的原因。

如今中國人或已深諳,無論是經濟條件導致的「不敢生」,還是環境污染造成的「生不出來」,其根本原因都直指中共特權階層對普通老百姓的蹂躪與戕害。有人說:「用污染讓底層人民斷子絕孫,剩下的人就實現共同富裕了。」民眾一針見血的話足以揭示出中共借殼「共產主義」的真實用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