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陸財經學者日前撰文表示,不要被大陸今年一月份公佈的經濟數據所迷惑,中國的經濟真相被這些矛盾、虛假的數據掩蓋了。

中共今年1月份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去年GDP增長6.9%,是自2011年經濟增速下行以來的首次回升;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3%,跑贏GDP增速;去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人民幣68,750億元,同比增長21.9%。另外,各類型企業進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公佈的GDP增速、居民收入、企業利潤、進出口額這幾個方面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的回升貌似是既定事實。

但是,現實中的中國經濟卻是股市暴跌,實體經濟步履維艱,民眾感覺物價上漲,口袋中的錢不夠花。

面對這些矛盾的現象,大陸財經作家孫驍驥2月6日撰文分析了大陸所公佈的這數據諸多矛盾乃至不合理之處。

孫驍驥認為,首先,2017年大陸的經濟增長為6.9%,但以佔全國經濟總量一半以上的排名前十位地區為例,除了河北的經濟增速為6.7%,略低於6.9。其它各地的增速為7.2%到8.1%,遠高於6.9%。而在十名以後的省市,絕大部份的經濟增速也高於6.9%。

這種全國均值和各省數值不符的現象由來已久。以2013年為例,大陸GDP增速為7.7%,但是受統計的全國31個省市GDP增速全部高於7.7%,有一半的省市GDP增速甚至超過10%。這個7.7%的全國均值又是怎麼得出來的?

而最近內蒙古、天津等地承認GDP數據造假,就解釋了各地GDP均高於大陸均值的現象。

所以,孫驍驥表示,大陸的GDP增長數字是事先設定好的,它無法反映各省市的真實經濟情況,而不過是在表達一種官方對經濟的預期,僅僅是一種象徵性的數據。而且最核心的經濟數據GDP尚且如此,其它經濟數據的可靠程度也就不難推測了。

再有,對比商品銷售總額、薪資成長、儲蓄成長這幾組數據就可以發現,近幾年的數據呈現一個趨勢:商品總銷售的成長率超過個人所得成長率,同時儲蓄增長率卻並沒有減少。

商品零售及批發總額增加,代表著總收入的提高和儲蓄率一定程度的減少。但數據卻顯示,中國人在工資沒怎麼漲的情況下,既有更多的錢存,又有更多的錢花,那麼錢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孫驍驥說,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即使是一個普通人,如果對官方發佈的各種數據稍作對比和思考,其實也很容易發現其中不合邏輯甚至是明顯的「注水」(造假)痕跡。

所以,中國的經濟數據僅具有「象徵性」,不反映現實。

而大陸真實的經濟狀況是甚麼呢,孫驍驥表示,十年來金融業一枝獨秀地「繁榮」發展,資金的趨勢是「避實就虛」,出現了金融空轉的現象。貨幣資金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尤其是在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之間來回倒騰。

具體來講就是企業貸款種類當中的中長期貸款少,短期貸款多,主要用於資金流轉,而不是投資。這說明企業經營業已然成了一種帳面遊戲,資金的作用是借新債還舊債,進入不了實體經濟⋯⋯

孫驍驥表示,在大量資金空轉的情況下,如果不依靠大量對數據「注水」,怎麼可能取得良好的經濟預期?因此,數據注水是有意為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