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巴黎市鐵路東站地底下,歷史學家帶領法新社記者,造訪塵封八十年的二戰碉堡,揭開這座宛如「睡美人」的古老建築之神祕面紗。

中央社援引法新社的報道說,這個地下室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一開始是用作放置行李的庫房。二戰爆發之後,地下室的空間被重新啟用。

法國鐵道歷史學家藍明(Clive Lamming)表示,這個地下空間在1939年之後改造為「空襲時的避難所」,以便工作人員繼續看守向東駛往德國的火車。

藍明帶著法新社記者通過水泥建造的氣密室、厚重的大門,進到掩體裏面。他說:「當時擔心的是毒氣。」

他說:「我們記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很需要一個完好密閉的空間。」

3米厚的水泥天花板之下,這個120平方米避難所內有許多小房間,能夠容納大約70人。房間內有些零星的擺設,除了有點灰塵以外,均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不過這個地下掩體始終沒有派上用場,二次大戰期間巴黎大多免於空襲,也幾乎沒有毒氣攻擊的危險。

在繁忙的巴黎市鐵路東站地底下,歷史學家帶領法新社記者,造訪塵封八十年的二戰碉堡,揭開這座宛如「睡美人」的古老建築之神祕面紗。(AFP PHOTO/Philippe LOPEZ)
在繁忙的巴黎市鐵路東站地底下,歷史學家帶領法新社記者,造訪塵封八十年的二戰碉堡,揭開這座宛如「睡美人」的古老建築之神祕面紗。(AFP PHOTO/Philippe LOPEZ)

1940年法國戰敗、遭到納粹佔領之後,德軍徵用了這個地下掩體,遺跡一直保留至今,包括德文Notausgang(緊急出口)標示。

時至今日,每天大量旅客走過這位在巴黎市中心的繁忙車站,大概很少有人察覺他們腳下的這座時空膠囊。但掀開火車月台上毫不引人注意的地板門,就能看到一道樓梯通向地下碉堡。除非特定場合,這個門平常不對外打開。

藍明說:「它八十年來就像『睡美人』,1939年迄今狀況保持如新。」

法新社報道,進入地下空間的機房,就像是回到了20世紀30年代,內有舊的裝置、錶盤、銅管和電木手柄,這些物品看似只需進行拋光便可使用。

房間裏還有兩輛自行車。如果電力用完了,電池可以用來提供通風,但如果電池通風失敗,躲在地堡裏的任何人都可以跳上自行車,出去呼吸新鮮空氣。

走入其它房間,也會有時間被凍結的感覺,可以看到電話交換機和電線纏繞在一起的情景。這些房間大部分都比較簡陋,僅配有幾張桌子和椅子,工作人員可以在這裏指揮地面上的火車。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