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17世紀的法國繪畫大師尼古拉‧蒲珊Nicolas Poussin,一直被視是一位「哲學畫家」。他的繪畫作品總是蘊涵深刻的思想,深深吸引著崇尚心靈智慧的觀眾。蒲珊也是個嚴格自律的人,他強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其道德堅持,而他自由的想像力又能和他的畫藝相得益彰。四個世紀以來,美術史學家都認同這位法國畫家俱有強大的精神性,但是如何形容他在作品中的靈魂特質,則眾說紛紜。
這位莊重樸實的古典畫家,也是偉大的基督教詩人;是聖奧古斯汀的虔誠讀者,又是能夠跳脫教條的自由思想家。對一般的人而言,底蘊如此豐厚的蒲珊不免高深莫測。巴黎2015年夏結束的「蒲珊與神」畫展在呈現蒲珊作品的同時深入詮釋作品,特別是讓社會大眾認識蒲珊藝術最動人的面貌,即他的「神聖(宗教)繪畫」。
展覽分為七個段落﹕蒲珊與羅馬天主教會、聖家族、基督教友的情義、命運與天意、基督與摩西的形象、神聖風景畫的問題。
尼古拉‧蒲珊(Nicolas Poussin,1594~1665)生於巴黎——魯昂之間的雷安德里(Les Andelys),年輕時即受到羅馬天主教提倡的藝術觀點吸引,在1624年移居羅馬,在當地學習、工作,在1620年代晚期已獲得成果。1640年,名聲遠播的蒲珊被法國首相李希留召到巴黎,成為路易十三的首席畫家。然而他優渥的地位卻引起其他藝術家的忌妒與敵意。蒲珊對這些矛盾和鉤心鬥角感到厭煩,決定離開權力是非圈,回到羅馬按自己的節奏與自由意志,創作出自己獨具詩意與哲思的作品。他的作品中宗教題材佔一半以上,1665年死於羅馬,葬在聖羅倫左‧路齊拿教堂。
展覽以一幅蒲珊的自畫像作為開始。
1650年5月29日,蒲珊將一幅自畫像展示在巴黎的朋友湘特路(Paul Freart de Chantelou)眼前。畫中人身穿黑袍,神情嚴肅,以堅毅的眼神凝視觀者。他手裏握著一本素描簿,似在提示素描在美術上的重要性。右手小指上,帶著一隻金字塔型的黑色鑽戒,象徵著忠貞與永恆不變(constance)。值得注意的是背景中的一位側面女性人物:她冠冕上鑲嵌的不是寶石,而是一隻眼睛——這個不尋常的元素點出了繪畫的視覺屬性,也用來比喻洞察事物的慧眼;女神則象徵繪畫的「神性」,意指繪畫來自神啟。蒲珊似在以此明志,自我定義為一位具有思想、使命感與意志力的畫家兼哲學家。
繪畫與性靈
「哲學畫家」蒲珊深受文學滋養,對於他所描繪的詩文內容特別具有敏銳的感受。他經常從奧維德(Ovide)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尋找主題,對於古代的傳說與美德深深著迷。然而蒲珊不只畫熟睡的山林仙女或古代偉大史詩,他也繪製如《七聖禮》(Les sept sacrements)這樣的宗教題材。然而,信仰卻是蒲珊作品中最被忽略的一方面。事實上宗教作品佔了蒲珊藝術最動人的一部份,也體現出畫家個人對「神」的沉思和領悟。蒲珊也是唯一能以詩意將傳統中「神聖」與「凡俗」二者調和的藝術家——他在《聖經》題材中融入古代的象徵符號與寓言,又以基督教的內涵潤飾、豐富了世俗題材,形成了一種原創的藝術綜合體。
蒲珊與羅馬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廷於特倫會議後的反宗教改革運動,在藝術方面也祭出一套標準和要求,使藝術自此成為對抗新教威脅、爭取人心的工具。相對於新教視宗教繪畫與雕刻為「偶像崇拜」,天主教廷更鼓勵藝術家們創作出生動、效果強烈的神聖景象,以期感動信徒,使他們感到神的真實存在,特別是呈現狂喜(extase)、神秘體驗、神跡等超常題材。於是蒲珊在這波反宗教改革潮流的影響下,創作了如1650年的《聖母昇天》、1657年作的《羅馬的聖法蘭蘇瓦顯現》等。但是,蒲珊仍然與教廷官方藝術家們保持了距離而走個人路線,不僅在題材選擇上,處理方式上亦然。他的藝術中,神的顯現較為「抽象」,多以暗示性手法呈現。
祭壇畫大師
蒲珊雖然以畫架油畫聞名,但是他也為重要的場所的主祭壇畫了不少祭壇畫,比如從樸實的巴黎St. Germain l'Auxerrois教堂內的聖丹尼禮拜堂,到華麗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內聖伊拉斯莫斯禮拜堂的祭壇畫。畫展中展出1620~1641年創作的6幅祭壇畫。對於他的近250幅作品而言,數量不多,但它們都是位於最重要或意義非凡的地點,像聖母院、羅馬聖彼得大教堂、聖日耳曼昂雷城堡內的皇家禮拜堂,和巴黎的耶穌會士(Noviciale des Jesuites)教堂等等。
如1641年完成的《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的奇蹟》就是為耶穌會教堂創作的,它是蒲珊繪製的最大的祭壇畫。畫面表現一個日本女子被前往傳道的耶穌會修士聖方濟‧沙勿略和醫生阿爾梅達(Luis de Almeida)救活的盛事。畫面上方表現耶穌從神性榮耀中顯現出的光輝偉大形象,效果震撼。
《聖伊拉斯摩斯的殉道》繪於1628年,是蒲珊為裝飾聖彼得大教堂的伊拉斯摩斯禮拜堂而繪製的祭壇畫,也是他在羅馬的第一幅公眾作品。畫面描寫伊拉斯摩斯主教因為拒絕敬拜羅馬神像而遭開膛極刑。傾向古典的蒲珊將原本激烈殘暴的場面以內斂手法處理,如前景受刑的聖者在痛苦中仍保持了平靜和尊嚴,明亮的色調也淡化了血腥與殘酷。上方的小天使帶著象徵榮耀與勝利的花環與棕櫚葉前來迎接,意指天國屬於為真理、正義而受迫害的堅定信徒,這是符合羅馬教會藝術宗旨的藝術。
《聖餐儀式的建立》則是1641年蒲珊為聖日耳曼昂雷城堡皇家禮拜堂所繪﹕描寫耶穌在最後一次和門徒共進晚餐時,預告了自己將受難,並將象徵自己的血與肉的酒與麵包在敬神後分給門徒,以自己的犧牲與門徒立約,要求他們傳播福音,救度更多的人。
聖家族
《聖家族》或《聖母子》題材,像是蒲珊一生的使命與奉獻一般,不斷重複創作並更新它的面貌。這系列的作品共同的特徵是﹕非敘事性的畫面、靜態莊嚴的人物組合,呈現出超越時間的永恆美感。作品就像音樂般一系列人物組合與場景設計的變奏曲。蒲珊在構思畫面時,常常用許多小蠟人置於一個盒子內,投射光線,每次移動位置,改變視角、姿態,認真從這些變化中學習總結光線的效果,這種方法幫助他抓到整體的和諧感與顏色對比關係。
《階梯上的聖家族》是這系列中最受好評的一幅,聖母抱著耶穌幼童,而小施洗約翰正將一枚象徵原罪的蘋果遞給耶穌,救贖的涵義十分明確。聖伊麗莎白在左邊守著施洗約翰,右側背景陰影中,正在記錄的聖約瑟陷入沉思。這幅是均衡完美的古典主義作品,增減一分都可能損及整體的和諧與平衡。(待續)◇
(主要參考:羅浮宮《蒲珊與神》畫展館方畫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