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人移民來到曼城定居9個月,其中一個讓我們感受深刻的情況,是這裏的人情比香港溫厚。人們乘搭公共汽車,上車刷卡及下車時都會跟司機說聲「Thank you」,司機也會報以微笑或說聲「Welcome」。在公共地方的進出口,人們會主動替下一人按著門;當有人推著輪椅或嬰兒車時,其他人更會主動協助開門。在路上,在公園裏,陌生人也會跟你微笑打招呼,搭訕兩句,互相問候:「天氣很冷啊,要多穿衣服啊」等等。

令我們感到欣喜的是,連倫敦的人也能夠關懷他人,熱誠樂助。我們在2016年開始考慮移民時,一家人在4月到倫敦探路,以了解當地的情況,但預訂的酒店突然用電郵通知我們房間已滿,將我們的預訂改往另一酒店,但因我們當時已離港及剛抵達英國,手機收不到電郵、也不能上網,我們一家四口就在街上到處尋找應該落腳的地方。這時,我們遇上了一位倫敦人,他見我們拿著大小行李,神色彷徨,就主動停下來問有何需要協助。我們將處境告知後,他用他的手機幫我們聯繫各方,經多次致電查詢後,才肯定遷往的酒店就在附近,那位倫敦人還用手機替我們找出方向,指了路,方才離去。另外,我們也曾在倫敦地鐵中迷了路,及在初抵曼城時乘火車時乘錯路線,當時都是繁忙時間,但步伐急速的乘客都願意停下來,在地圖上清楚指示方向,還替我們找換輔幣,教我們購票等。人們的熱情樂助,令我們非常感激。在香港,上述種種情況就不常見,人們都只為自己,爭先恐後,似乎不屑為其他人貢獻一分時間、表示一份好意。

曼城的鄰里關係也不錯,我們去年9月買了房子,入住了幾個月,知道鄰里間成立了互助委員會(好像香港的業主立案法團),主席及眾委員以義務形式工作,非常熱心,經常留意附近地區的情況,例如有汽油站想申請賣酒及熱食(當然我們都反對)、某酒吧門外有人醉酒鬧事,聖誕前後某些住戶在夜半違法喧嘩等,委員會會向我們居民報道,並向有關當局反映、投訴、定期開會跟進,讓我們能獲得最新資訊之餘,也能做到自主自律,保障居住地區的寧靜安全。我們的鄰居也非常關心我們這一戶新移民。有一次,我們的前院中的一顆小樹被強風吹倒,他們會主動問是否需要幫忙移除斷樹,另一次,我們門外的燈損毀了,他們又將自家的零件拿過來讓我們分享,也主動告知我們原來房子有太陽能,及有效使用暖氣系統以節省電力等。

同樣地,這裏鄰舍之間的信任是相對高的。例如網購送貨時收件人不在家,送貨者會將包裹放在鄰居家中,並留下字條通知收件人過來領取。這個做法在鄰里之間增加良性互動,更容易建立友善環境。

剛過去的聖誕節,我們留意到這裏到處都有聖誕卡賣,而且價錢大眾化,買的人也很多。這可能也反映出這裏的人情,在事事講求電子化的時代中,還沒有完全受到洗禮吧。◇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