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當今世界時尚中心,但法國首先是一個文化藝術中心,法國人打扮高雅,當然有文化的包裝,而這卻有一段歷史的造就過程。17、18世紀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使藝術家們具備了傑出的藝術創造力,隨之被藝術薰陶著的人們養成了細膩的審美觀,從他們的眼中發覺的美又應用到法國的建築物及服裝上,這些無形的資產無疑是法國人最大的財富。

法國國王加冕服飾

路易十四 (Louis XIV,公元1638年9月5日~公元1715年9月1日) 時期法國王宮有特定的禮儀時尚,無論是朝中近臣,還是參加儀式的來賓進宮時都得穿特定的禮服,形成宮廷傳統。禮服款式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只是在細節上有一些變化。宮廷裏經常舉辦不同的儀式和舞會,不同的場合穿的服飾是不同的,都有特定的意義。

在法國的宮廷服飾中,最受矚目的服飾當然是國王及王后的加冕禮服。國王的加冕典禮並不在凡爾賽宮裏進行,而是在蘭斯(Reims),在那個與法國歷史密切相關的蘭斯大教堂裏舉行。

年輕的路易十四1648年身著法國加冕長袍。(公有領域)
年輕的路易十四1648年身著法國加冕長袍。(公有領域)

路易十四加冕時穿的藍色絲絨披風上繡著金色的百合花。百合花是法蘭西武器的象徵,三個金色百合花,象徵著王室,通常在與王室有關的一些服飾和旗幟上有所體現,特別是在加冕的披風上,只有國王和王后有權利穿這樣的披風,後面的拖裾有5米之長,內襯用珍奇的白鼬來縫製,更使這種披風價值連城。王子也可以穿有百合花裝飾的服飾,但比起國王來花朵相對少得多。

說到這些加冕的服飾,它們不只是製作成本昂貴,還具有更深層的意義。除此披風外,國王還有一些聖物,比如手持一柄權杖,頭頂一尊王冠和胸前佩帶一枚十字徽章,它們構成三位一體,代表著神聖的權力。這三位一體是指聖父、聖子、聖靈。

據凡爾賽國立博物館主任及歐洲宮廷服飾展企劃人皮埃爾阿里佐利克雷芒黛爾(Pierre Arizzoli Clementel)先生介紹,加冕服飾是與國王的神聖使命緊密相連的。國王加冕時所穿戴的服飾是與神溝通的渠道,穿上加冕服,就意味著被神賦予了神聖的權力。在絕對君主時期,君權神授的地位毋庸置疑,他可以用能力治癒病人,可以施與別人特權,因為他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國王像傳道士一樣,是上帝和百姓的中介,所以國王具有神聖的屬性。

這個權力是從法國君主制開始就有了,這個傳統延續到大革命時被中斷了。阿里佐利克雷芒黛爾說:「在大革命中,國王的頭被砍了,國王的神聖性被砍殺了,之後的國王就不具備神聖的屬性了。」大革命使法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披風、權杖和十字徽章在國王被趕下台時都被毀了。凡爾賽宮輝煌耀眼、舞台般的宮廷生活已不復再現,然而一代一代的法國人至今仍得益於這個文化遺產。

17世紀歐洲男士服裝的演變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變化頻繁,更勝女性服裝。(Fotolia)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變化頻繁,更勝女性服裝。(Fotolia)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變化頻繁,更勝女性服裝。(Fotolia)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變化頻繁,更勝女性服裝。(Fotolia)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Fotolia)
路易十四時期男性服裝。(Fotolia)

17世紀服裝是服裝史上的一轉折點,17世紀初期歐洲歷史留下的痕跡除了時常被戰爭困擾之外,另一方面也有經濟的蓬勃發展,同時出現了重要的藝術運動,帶進了一個新的審美和不同的生活概念。逐漸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頻繁地更換他們的衣服,這就是在西方社會出現時裝的前奏。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推動了一系列經濟和貿易改革,以至法國成為人口聚居最多的國家,藉勢在歐洲範圍內加強了軍事與文化上的地位。由於經濟的空前繁榮,在法國出現了許多生產坊,也陸續出現了許多掌握各種能力的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加上凡爾賽宮的建造給法國時裝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

路易十四時期受到了巴洛克藝術表現形式的影響,細節上採用豐富的點綴,設計富有想像力,採用了精湛的技藝,這個時期男性的服裝式樣極其豐富,變化的頻繁更勝於女性服裝。◇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