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網絡漫畫的韓國電影敘述生死的意義:

一位英勇的消防員金自鴻在一次任務因為救人而殉職,被三位陰間使者帶至陰間進行審判,每一個亡者都必須在七七四十九天經歷七次不同的審判,由於金自鴻一生優異的表現,他被認為是19年來首位模範使者,負責守護並且幫忙辯護的三位陰間使者也都以為這會是一次輕鬆的任務,沒想到隨著審判的進行,金自鴻的生平慢慢被揭露,而真相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讓人們感觸最深的是片中三個議題:

表相與真相

《與神同行》海報。(網絡圖片)
《與神同行》海報。(網絡圖片)

片中設定七個不同主題的地獄:謀殺、怠惰、說謊、暴力、不義、背叛、天倫,每個亡者的審判順序都不一樣,閻羅王會依照各人生前的作為,由輕的到重的罪行安排,再由負責的地獄大王進行判決,過程有點像人間的法庭,每個都有指派的辯護人,特別的是陰間有所謂的業鏡輔助,可以直接看到事情發生的情況,就如人間的攝像機,可以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公正的判決,但事實的真相有時卻被表象蒙蔽。

就像片中金自鴻曾經被指控謀殺,是因為他曾在一次救援任務中選擇了先救民眾,使得受困的同事因此死亡,雖然金自鴻當天救了好幾個人的生命,但是從業鏡的呈現和審判官的陳述,金的那位同事的確是因為金未能拯救他而死,這部電影想討論的是一件事的結果其實和它發生的原因是一樣的重要,金因為沒有先救同事而間接害死他,但卻因此拯救了其他人的生命。他是那位同事的殺人兇手,但也是其他人的救命恩人,在現今社會人們總是急著替身邊發生的事做出結論,甚至被主觀立場所驅使,只挑片面資訊來佐證自己的立場,就好比陰間的那些審判官,只憑著表面看到的證據,就急著要把金自鴻定罪,我們替這段劇情下了這段註解: 

很多時候蒙蔽一個人的不是假象,而是他的偏見。

贖罪與原諒

罪惡感是這一部電影中所強調的議題,也促使了角色們在片中做出各種決定,不管是陰間使者江林公子、金自鴻、弟弟金秀鴻、小兵元東延乃至金媽媽,都背負著沉重的罪惡感,他們的罪惡感都來自曾經發生令人遺憾的事,而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造成遺憾的主因,而感到自責,有了罪惡感,就想贖罪,因此我們看到江林公子違反規定出手相救,元東延想要自殺謝罪,還有金自鴻拚命工作要讓家人衣食無缺,但是被罪惡感所驅使的動力是充滿負能量的,也會影響人的其它情緒,甚至扭曲了對自己的認知和肯定,讓他終其一生都活在極大的壓力下。人犯錯了是該接受懲罰,但是懲罰的其中一個用意,就是要警戒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或是進而發揮同理心,幫助遇到類似情況的人,所以如果他己經為犯下的錯誤付出對等的代價時,他是值得被原諒,並且給予第二次機會的。我們替這段劇情下了這段註解:

若你傷害一個人要有勇氣道歉,若一個人傷害了你,要有胸懷原諒。

犧牲與奉獻

當劇情到了最高潮,金自鴻最大的罪行真相被揭開時,幾乎全場的觀眾都被感動了,金自鴻不只是為了救人一命而死,在死前他的人生都是為了別人,在本位主義當道的現在,金自鴻的做法或許太傻太天真,但正是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冷漠,這樣無私的行為才更珍貴,更能感動人心。◇

——摘自《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