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有個術語叫「需治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簡稱N.N.T.),即讓一位病人達到實驗組治療之有益結果(或預防產生一個不良結果)所需治療的病人數目。需治數超過10,甚至達到100都是正常的。但了解治療的潛在益處時,還必須考慮其潛在的傷害。

《紐約時報》報道,並不是每個服藥的人都會出現副作用,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受益。需治數的反面是「需要被傷害的病人數目」(簡稱N.N.H.)。當病人接受實驗組的治療後,可能有人產生副作用,亦即對多少病人數目進行實驗組療法,與對照組做比較後,會有多1個病人產生不良副作用。

潛在傷害與益處相當

以阿斯匹靈(Aspirin)為例,服用它來防止2年內額外1次中風的需治數為2,000,即使這意味其潛在益處的機率不超過0.1個百分點,你也許認為是值得的。

但阿斯匹靈也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增加腦出血或胃腸道出血的機率。

阿斯匹靈的NNH(傷害數)為3,333。每3,333人中平均只有2人將發生出血事件,無論他們是否服用阿斯匹靈。另外約3,330人無論是否服藥都不會出血。但在3,333名服藥長達2年的人中會有額外1人出現大出血。這是阿斯匹靈潛在的風險。

雖然每3,333人中有額外1人出血,這是極低的風險,但服用阿斯匹靈的益處也相當低。

潛在傷害超過益處

以乳房X光攝影篩檢為例,這項檢查對女性必不可少,因此法律規定全額給付。

數據顯示,如果建議女性接受篩查,以避免13年後出現1宗因乳腺癌死亡的需治數為1,477。但進一步分析則發現,這名女性可能會因為其它原因死亡。它對預防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可能沒有任何好處。

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能會導致過度診斷,使患者接受沒有任何好處的治療。

每1,500名被要求為期10年篩查的婦女中,1人也許能避免因乳腺癌死亡,但另約有5人會接受手術,4人接受放射治療,這2種治療對人體都有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