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坐在輪椅上的足部傷殘者,穿上它可以重新走路;足部潰爛將要截肢的糖尿病人,穿上它傷口竟漸漸癒合,保住雙腿。這就是Karsten Rieche帶來香港的德國矯形鞋技術。
在觀塘區一座寫字樓裏,德國矯形鞋大師Karsten首度來港接受諮詢。他戴著一副圓框的眼睛,襯托出資深匠人的嚴謹專注,而當他開口說話時卻總是溫和而不乏幽默感,耐心面對各種疑問。
傳承100年歷史的專業
「我要花很長時間向人們解釋我在做甚麼,對於他們來說我做的是新東西,他們沒有見過。」在日本開矯形鞋公司十多年的Karsten說。
Karsten介紹矯形鞋的緣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有很多殘疾士兵。德國政府認為需要有一個新的職業來幫助這些腳有殘疾的士兵,他們發明了我的職業。」在全世界,製作矯形鞋並取得大師認證的共有1,000人,德國約900人,剩下的分佈在奧利地、瑞士等德語地區。
製作矯形鞋是一個非常專門的行業。健康的腳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殘疾的腳卻千奇百怪,所以每一雙矯形鞋都是獨一無二的。Karsten說,製作一雙矯形鞋,從套取足模、量度腳上的數據,到製作足模框架、打磨,到添加軟墊這個核心部份,就算全天候工作,也要5-6天,這還沒算鞋子後期的其它製作和加工部份。
也只有在德國這種有著悠久工匠傳統的國家,才能產生這種小眾卻專精的行業。「在德國,當一個人開始做一件事,通常他會堅持做一輩子。」Karsten說:「有些地方的教育是讓人靈活掌握各種技能,可是德國的教育是要培養專家。」
創意與助人相結合
德國九成的矯形鞋大師都是子承父業。而Karsten卻完全是憑自己的興趣,選擇了這一最能發揮自己創造性的行業。
說起選擇從事這一行業的原因,Karsten說,最開始曾考慮給病人裝義肢,但是義肢都是預製的,每次給病人裝上都差不多。而矯正鞋則不然,「像藝術家一樣,我可以創造出各種鞋,不是只把零件組裝到一起,各個部份都是我自己來設計。這非常讓人興奮。」
Karsten對創業抱有很大熱情。出生在東德,從小經歷過共產政權的統治,他很不喜歡一切都由政府安排的社會環境,「勤勞的工人和懶惰的工人都一樣,人人拿一樣的工資,人們會越來越懶惰、冷淡、失去動力」。年輕的Karsten不想過因循單調的生活,他渴望透過個人努力而做出自己的事業。
Karsten想創業,同時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我想創業,我還想讓別人開心。如果你只想發財的話,有時會傷害別人。我很幸運自己在做一個幫助別人的行業。當病人穿上矯形鞋,從輪椅上站起來重新走路的那一刻,病人哭,我也哭,太激動了。」
20年磨一劍 從學徒到大師級
Karsten從1986年開始學習矯形鞋工藝,在十年之後取得了大師級認證。在這十年裏,除了接受學校訓練外,為了了解不同的技術,他分別去了9間公司實習,這令他眼界更為開闊:「我發現其他人有另外的方法,這些方法也不錯,取其所長,最後你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方法。」
取得大師級資格的Karsten決定出國闖蕩。在日本,雖然有不少製作功能性鞋墊的公司,但是專門製作矯形鞋的服務還是很稀少。Karsten去到東京,在矯形鞋製作學校授課了十年,直到娶了他的日籍太太後,Karsten決定自己開一家矯形鞋公司。
公司剛一開張,Karsten夫婦就幸運地做了一筆大生意。一位北海道的大公司董事長,剛剛50歲就患上嚴重的糖尿病,腳趾被切除,整個腳都變形了。醫生說,半年內他的腿也要被截肢了。這時,這位董事長找到了Karsten,豪擲75,000美元(逾58萬港元)一次訂做了15雙矯形鞋。穿上矯形鞋之後,他腳上的傷口漸漸癒合,他又可以打最愛的高爾夫球了。「因為糖尿病越來越重,他最後還是截肢了。」Karsten說:「但是我們給他延長了十年時間。」
對於這類因糖尿病而足部潰爛的患者,除了準確地做出貼合潰爛的腳的鞋之外,Karsten還會用特製的軟墊保護傷處,將傷口上的受力轉移到傷口的周圍。Karsten說:「如果傷處受到壓力,就會越來越嚴重。而如果潰瘍處不受壓,沒有接觸,那就可以治好它。」
Karsten除了為病情嚴重的顧客做全方位的矯形鞋,還會提供多元的服務,幫助不同需求的顧客。如果一些顧客財力不足,他也會幫他們想一些價錢合適的解決方案,例如特製三維立體矯形器,讓他們可以在自己原來的鞋中穿著。同時,他的公司提供保健功能性鞋墊,滿足一般顧客需求。「我給顧客提供許多選擇,這是德國人做生意的方式。」Karsten說。
做鞋的艱辛與快樂
做一雙矯形鞋的辛苦是外行人難以想像的。Karsten說,做矯形鞋最難的工作就是做出一個和殘腳完美貼合的足模框架。從給腳倒模、量度數據,再用手感覺皮膚的狀態,到製作框架,每一步都極其精細,稍有偏差就必須返工重來,「如果你是一個新手,他做的鞋裏面一半都要重做的。」
Karsten表示自己初入行時也屢屢出錯,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不斷總結經驗,技藝磨練得越來越精湛:「我出過很多次錯,每次錯誤都是一個嘗試,每次錯誤我都會學到新東西。我現在出的錯很少了,但是每年我做50雙矯正鞋,其中還是有2、3次要重做。」
製作矯形鞋,需要高度的專注,尤其是製作絕對不能出錯的足模框架。「我把框架拿回工作室,單獨在房間裏做,因為我需要長時間的專注投入。」製作框架最少要用整整2天,之後的工序如打磨、加皮革、軟墊等等工作還需要不少時間。
雖然辛苦,但是顧客能重新行走後的喜悅和感激讓Karsten感到無比快樂,「你沒辦法想像有時人們會多麼感激你。」名古屋一位患有馬蹄內翻足的政府官員扔掉拐杖後,每次見面都激動地擁抱Karsten,並說:「我真的很高興能遇到你,你改變了我的人生。」Karsten說:「我很為我的職業自豪。」
腳就像大廈的地基
身為一個矯形鞋大師,Karsten認為腳就像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人健康的基礎。腳的問題會影響到全身:「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有扁平足,不僅是腳有問題,膝蓋的位置也會變化,胯骨的位置也會移動。扁平足的問題不只是扁平足而已。」
如果病人因為足部病變而不能走路,更會影響到全身的健康:「如果腳痛,人就不走路,不經常活動,心臟、肌肉、胃口都受影響,人的身體變弱,心情抑鬱。」
在德國,人們很注重足部的健康,多數都會買寬鬆、有軟墊的舒適鞋。可是在亞洲,很多人時常忽視腳的需求。
在日本,經常有一些女顧客找到Karsten,她們多數是因為穿了不合腳的鞋。「女人經常穿錯誤的鞋,高跟鞋,意味著壓力集中在腳尖;女人還經常穿窄鞋,最後你的腳就變得越來越像你的鞋。」Karsten說,穿高跟鞋除了會帶來腳趾外翻、扁平足等足部病變外,更可怕的是可能令脊椎神經受傷。他發現,在日本有70%的女人都穿高跟鞋。「天啊!她們全都是我未來的顧客!」Karsten感嘆:「時尚是問題的根源。」
將德國矯形鞋帶來香港
在日本工作了二十餘年的Karsten,希望日後能夠在香港和中國擴展他的服務版圖。「像香港這樣有700萬人的城市,如果在德國,會有70個矯形鞋大師。在東京,那裏雖然沒有製作矯形鞋大師,但是也有製作矯正鞋墊的公司。在中國,我覺得現在還沒有。」他說。
腳有殘疾、中風、糖尿病足潰爛或其他足患的患者,只能拄著拐杖,搖搖擺擺艱難地行走,或者在輪椅上度過餘生,無不令人感到遺憾。Karsten相信,人生來就需要行走,「我不能治好病人的類風濕關節炎,也不能治好糖尿病,但是我們德國的技術可以減輕病人90%的痛苦,讓他可以繼續走下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