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漸趨多元化及普及,香港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本港逾七成受訪兒童每日使用電子產品過度,佔其課餘時間一半。而追蹤研究中更發現,5歲幼童每天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時間越多,於9歲時出現過度活躍、行為問題、情緒問題、過重等問題的風險越大,學業成績亦會變差。研究團隊建議,家長應陪伴及指導子女使用電子產品,忌於入夜或睡前使用電子產品,以減低相關風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於2011至2015年追蹤港島及元朗21間幼稚園的681名約5歲大的幼兒,並收集他們包括使用電子產品情况、智能及體能發展程度及學業成績等數據以作評估。

日多玩一小時電子產品,過度活躍風險增32%

追蹤研究結果發現:5歲幼童每日看多1小時電視及玩電子遊戲,到9歲時出現過度活躍的風險分別增加34.3%及32%,而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分別增加38.2%及23.2%,此外學童升讀小學後,數學及中文科測試得分則分別減少2.8分及3.5分;同時,幼童5歲時每日多看1小時電視,在9歲時出現上課不專注、與同學爭執等行為問題的風險增加44.4%,其超重風險亦增加19.4%。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栢強表示,過去10年間本港初小學生患過度活躍症的比例,由5%升到8%-10%。追蹤研究中,有7%-8%的幼童被認為有過度活躍風險,而1%-2%的兒童最終確診患過度活躍。

電子產品影響腦神經系統

東華三院心瑜軒(多重成癮)主任陳美璐指,電子遊戲中刺激的畫面和聲音會令患有過度活躍的患者大腦分泌多巴胺,使他們玩樂時冷靜下來,但當他們離開這些遊戲時就會不習慣,導致加重沉迷遊戲的情況,造成惡性循環,加劇病情。

葉栢強指出,睡前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非常不好,因為電子產品的藍光會影響荷爾蒙分泌褪黑激素,從而影響睡眠質素並影響腦部周邊神經系統,而該系統正決定學童自制能力、成癮問題及衝動行為等,因此會增加學童患過度活躍症的風險。

七成港童日用電子產品逾2小時

葉栢強形容港童使用電子產品情況令人擔憂,港大醫學院去年曾抽查訪問51間小學中7,585名6至10歲的學生,發現有74.5%的學童使用電子產品每天使用超過2小時,而美國2012年的同類型數據只有20.8%學童。此外調查發現,受訪學童花約一半課餘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上課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3.2小時,而在假日平均使用7.1小時。

港大醫學院建議2歲以下幼童不使用電子產品,2至6歲的兒童每日使用不多於1小時,小學生除學業用途外,每日使用電子產品不應多於2小時。他亦鼓勵家長陪同子女使用電子產品並進行互動式的監管,以降低電子產品對學童智能發展的負面影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