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與節制」、「個性的延伸」、「禮儀」、「友情與信任」,然後到「勤勞與公益」、「國家與鄉土的愛」等等共22個項目,作為德育的一環,明年將正式列入科目中,成為日本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原來,將有關道德課列入教科書中一事,從戰後至今一直都在無休止的議論中被擱置。學校也有設立道德課的時間,但並沒有正式列入教學科目中,只是作為其它科目的補充部份,沒受到重視。但隨著近年學校凌辱案不斷髮生,德育部份再被提起,道德課被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作為正式的科目,列入教學中,確定每周一次,一年35個小時的授課。小學從明年開始實施,中學則從後年(2019年)正式開始。

對道德課的內容有兩方面的改進,首先是將道德課的內容列為國家檢定的教科書中。之前的道德課使用的是「副讀本」,並沒受國家的檢定,最新的則不同,由八家民間出版社接受政府的檢定,其中一部份經過修改後已經全部合格。

而教科書的內容根據不同的項目,再細緻的分下去,則包括「家族愛」、「誠實」、「愛國及愛鄉土的態度」等。

另一個變化則是實行評價制度。但並不像如國語、算數等科目寫的「非常好」、「好」、「還差一點」等的階段性評價,而是如外語等學科一樣,老師會以記述方式寫下評論。而這些評論並不算在入學考試內。

然而針對道德科目的22個項目應該如何教授,如何評價孩子,也成了老師們的一個課題。還有半年即將正式開始,為此,各地舉辦了研修會探討相關問題。

老師的質疑與憂慮

道德課中有一個外國學生的範例,說一個越南轉校女生小良,因為語言不通的障礙,顯得格外寂寞。老師會將這個作為議題,讓同學去思考公平公正的接人待物。但有不少老師提出質疑,他們不少認為,隨著外國學生的增加,在授課中談到類似的問題不是很恰當,很多外國籍的孩子特別在意被別人提起與人有異。有老師擔心,或許正因為這樣的議題,反而傷害到這些孩子。

此外,有關「家族愛」的內容方面,由於現實生活中單親家庭的問題,類似的議題是否也會令孩子們難堪因此而受到傷害,如何教授為好,的確讓老師為難。

有老師表示,即使有現成的教科書,但內容是否符合當時課室的實情,也需要老師慎重地酌情處理。

此外,還有個讓老師較為苦惱是有關評價的問題,負責此項目的日本文部科學省負責人強調說,評價並非是指「有多誠實」、「有多為別人著想」,因這些並非表面能看得到,若就此評論的話,會被認為以老師的價值觀直接評論孩子的人格。文部省負責人則解釋,仔細地觀察孩子們的上課的態度,對孩子們是否努力培養道德價值觀進行評價。

不過,對於這些抽像解答,至今仍令老師有些迷茫,仍沒解開老師的難題,有老師就表示,沒有具體實行的話,有一些東西也不太清楚,只有開課後才能具體知道如何應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