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為了抑制藩鎮割據,革除宦官專權等多重弊政,發起永貞革新。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人是推動永貞新政的主力。新政推行一百多天,確實取得一些成績,譬如罷除宮市,取消進奉等。
由於順宗久已中風失音,難以親理朝政,被迫禪位太子李純。李純即位後,永貞新政即被擱置罷黜。而參與新政的主將王叔文、劉禹錫等人全被貶官,改任地方。此後劉禹錫開始了他的貶官生涯、他擔任郎州司馬11年,連州刺史7年,後又轉到夔州任刺史5年。
近23年的貶官生涯,詩人留下大量的詩篇,經過人生風雨的重重洗練後,智慧也從詩文中自然的流淌。
《詠史二首》之一說道:
「驃騎非無勢,少卿終不去。
世道劇頹波,我心如砥柱。」
這首詩講到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因為出擊匈奴,立下顯赫戰功,受到漢武帝的器重,因而日益顯貴,就連跟隨他一起出征的將領也都封侯拜將。而大將軍衛青的幕僚紛紛離去,轉投霍去病。衛青府中只有少卿任安沒有離開。
劉禹錫藉著前朝的故事說明他的心境。他作為推動「永貞革新」的核心成員,隨著新政的停擺,他的身份地位也猶如飛流直下的瀑布,急轉而下。雖然眾人紛紛離他而去,但他的心志猶如中流砥柱,於跌蕩的激流中屹立不動。
劉禹錫遭貶後,奉命到朗州任職。這期間他寫了《摩鏡篇》:
「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
門前負局生,為我一摩拂。
癙開綠池滿,暈盡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圓光走幽室。
山神礙氣沮,野魅真形出。
卻思未摩時,瓦礫來唐突。」
詩文講的是一面明鏡因為被塵垢遮蔽,就被人當成瓦礫,後經專人打磨擦拭而光芒四射。詩人感悟到,人在世間也像是一面鏡子。本性原本高潔明亮,但因被滾滾紅塵掩埋,而失去天性的光芒和神采,甚至被認為是低廉的瓦片,任由足履踐踏。但如能堅持心中信念,這面蒙滿塵垢猶如黑漆的鏡子,終會綻放出明亮的光芒。
劉禹錫正值三十而立,英氣瀟灑的時刻,卻屢遭挫折。詩人經歷短暫的沉寂落寞,隨著閱歷的遞增,心中依然保持堅定的信念,詩文也融入年華的慧悟,似如珠璣,圓潤剛瑩。
劉禹錫擔任郎州司馬11年,又擔任連州刺史7年。按照否極泰來的說法,18年的貶官之路應該告一段落了吧。無奈,一道聖旨又將他貶到夔州。如果貶官是他既定的命運,詩歌則是他淡泊明志的見證。
一路貶官,一路詩歌,二者交匯的人生畫面,詩文已然成為畫卷上的題跋,鐫刻了一個時代的名流心際。
劉禹錫來到夔州,參觀了三國時期諸葛亮建造的八陣圖,為此寫下名作《觀八陣圖》,其詩云:
「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
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
波濤無動勢,鱗介避餘威。
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
詩中講到,上古時軒轅黃帝傳下千古上謀,三國時諸葛亮按照黃帝謀略推演出無窮的神機。八陣圖施展時,雖然看不到湧動的波浪,僅僅陣圖的餘威就能使海中魚鱉退避三舍。何況八陣圖全部施展開來呢?史載諸葛亮完成八陣圖後,出兵再無敗績。杜甫說,諸葛亮協助劉備建立蜀國,功蓋天下,其中八陣圖的威力最是功不可沒。
劉禹錫借詠八陣圖,表達自己身處困境,但壯心未泯。雖然世事人情澆離,但他並未因挫折的撞擊,就使他跌入是非不辨,善惡不分的歧路,他依然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像諸葛亮一樣指點江山,救助黎庶。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準備返回洛陽,在揚州逢遇好友白居易。在筵席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送給劉禹錫,其詩曰: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頻頻為白居易添酒,二人開懷暢飲;白居易也趁著酒興,為好友敲盤唱歌。雖然同僚都已經陞遷,生活得非常風光,劉禹錫卻是接連被貶,貶官到偏僻荒涼的地方度過二十三年。白居易說,也許劉禹錫的才華和詩文太負盛名吧,所以要遭遇一些坎坷和挫折。但是二十多年的貶官生涯也未免有些過份吧。
劉禹錫就寫了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謝好友的安慰和讚揚。詩曰: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坦承,在四川和湖南這些偏遠的地方度過二十多年,也真像被世界拋棄了一樣。回來後但見人事全非,恍如隔世,只能獨自吹著笛曲聊思故人。詩人領悟到,從古至今,不會因為一條船翻沉,就阻擋上千船隻揚帆大海,也不會因為一棵病樹,就阻擋萬木的欣欣向榮。詩作的弦外之音,或許詩人想表達,在這廣袤的大千世界,一個人的悲歡離合、坎坷遭遇都是微不足道、不足掛齒的。能在有生之年,惜時惜節,保持心中的信念,努力地仰望蒼天,這才是最重要的。
劉禹錫不因自己的困頓而悲,而為他人的成就而歌,豁達的面對人生境遇,宦海沉浮。當他經歷漫長的貶官生涯,再次回到京城長安,此時的他已不再是戴罪之身,而是榮升為大唐集賢殿大學士。挫折使他越挫越豁達,越挫越明朗,越挫越自信。
回首看看劉禹錫的一生,細細品味他的詩作,雖然一生艱辛,挫折不斷,卻依然能將落拓的風采灑逸大唐,留下名篇典章百世流芳。他於困厄中,努力保持正面的善良天性,是否很像大隱於朝,不計榮辱悲歡的真仙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