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是一個壯盛的時代,四夷賓服,武功赫赫。唐朝皇室不但善於騎射,更有一種廣大包容的胸懷,能涵納不同族群,同時以道德力量、恩威並施地使外族心悅誠服。唐太宗更曾被各族部落首領尊稱為「天可汗」,也就是天下的共主。
然而,國境的安寧,四海的昇平,是要以戰士的風霜與離鄉背井做為代價的。那塞外雄偉的風景,背後是刺骨的風沙,與深閨夢裏的眼淚。邊塞與閨怨,就成了唐詩題裁中互為表裏的內容。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清冷的月光下,究竟有多少妻子在擔心著自己的丈夫永遠無法再歸來呢?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月色籠罩著長安城,
千家萬戶傳來擣衣的聲音。
寒涼的秋風卻吹不散,
我思念遠在玉門關駐守的丈夫的愁緒。
甚麼時候才能掃平了胡虜,
丈夫可以不再出行。
傳送征衣的驛使明天就要出發了,
我整夜地趕製征袍,鋪厚棉絮。
在這嚴冬裏,光是手拈著針就覺得冷了,
何況是握冰冷的剪刀呢!
征袍已經完成,
請驛使寄送給在遠方戍守的他,
卻不知驛使何時才能到達臨洮呢?
這是大詩人李白繼承南朝樂府中的〈子夜四時歌〉而創作的詩篇,全詩以細緻的筆觸深刻描繪出了將士妻子們的心聲。由於它屬於《吳聲歌曲》,所以又叫作〈子夜吳歌〉。
相傳,晉朝有個女子名字叫作子夜,她最早創作了這個曲調,因此名為〈子夜歌〉;吳,指的是六朝都城建業以及其周圍的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城一帶,這個地方古時位於吳國的國境,所以又叫作吳地,吳地的民間歌曲也就被稱為「吳歌」。
〈子夜吳歌〉內容多半是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聲調淒苦;後來被人擴展為依照四季來表達情感的曲子,所以又叫作〈子夜四時歌〉。李白所創作的〈子夜吳歌〉也是依四季來歌詠,內容包括春歌、夏歌、秋歌,還有冬歌。其中秋歌與冬歌最為膾炙人口。
秋歌是描寫征夫之妻對遠戍邊地的良人的思念。良人就是丈夫,他遠在玉門關駐守,戰事如不結束,就不能夠歸來。整首詩以夜晚作為背景,用長安城的月色營造出一片看似唯美的景象,實則卻是寫思婦的哀怨。
擣衣本是裁製寒衣前的準備,古代裁衣前必先擣帛,也就是捶擣絲帛,讓它柔軟平整,而伴隨著美麗月色的是萬戶擣衣之聲,可見長安城裏有多少與良人分離的不眠妻子們!帝國壯盛的背後,隱藏著百姓的辛酸與付出;而這種玉關情,是寒冷的秋風怎麼吹也吹不完的。
夜的孤單,月光的清冷,使得全詩在美麗中帶著一分淒清與哀怨。最後再以思婦的口吻發問:「何時才能取得勝利結束戰爭,到那時丈夫就再也不用遠征了!」留下一個無解的問句,把詩意更加延伸。
冬歌其實是秋歌的承續,而更為哀婉。起首借驛使引發全詩,描述婦女們在冬夜裏緊張地裁縫,為戍邊的親人趕製棉衣;因為一心擔憂對方在邊地受凍,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寒冷,雖不明說,已顯現出深刻的情意。
末兩句又與首句對應,製衣之人先是擔心來不及在驛使出發前完成,現在又煩惱驛使能否將寒衣及時送達呢?寥寥數語,簡單的敘述,將婦女婉曲的特質與心意表露無遺。
劉全白評論說:「白性倜儻,善賦詩,尤工古歌。才調逸邁,往往興會屬辭,古人之善詩者亦不逮。」李白天性瀟灑不喜拘束,他最擅長創作的便是古詩,有時興致一來隨手寫下,其作品便超越古人。這首〈子夜吳歌〉,將過往南朝子夜歌一貫的五言四句形式翻新為五言六句,並將一般的兒女情思轉為思念征夫的情緒,不僅反應了時代的意義,更關注了現實的社會與人民的心聲;能於豪放飄逸中,賦予令人深思的意境,才是詩仙的真正面目吧!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