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中國所有金融機構開始全面查核不在中國納稅的有錢人的金融賬戶資料,這是中國官方不久前公佈的消息,目的是從2018年起全面啟動中國版「肥咖條款」,向逃稅的有錢人追討欠稅,也順便蒐集貪官們藏匿財產的底賬。迄今為止,持有外國永久居留權或外國國籍,一向是國內有錢人轉移財產、逃避中外稅收的上乘之選;但中國版「肥咖條款」付諸實施後,世界之大,中國有錢人的錢財竟可能從此無處隱藏,而明年將建立的國家監察委系統則可以充份利用這些金融稅務信息,把他們想追究的人查個底朝天。
中國版「肥咖法案」來襲
4年多以前,我在美國之音發表的博文〈美國「肥咖法案」帶給中國精英的煩惱〉中,介紹過美國的「肥咖法案」,即美國2010年開始施行的「海外賬戶納稅法案」。其英文全名是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其縮寫FATCA的前3個字母可譯為「肥胖」,於是有人聰明地將其譯成「肥咖法案」。該法案規定,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每年累計離開美國超過183天以上,其個人或公司銀行賬戶超過一定數額(個人5萬美元,公司25萬美元),就可能被查核是否在海外逃稅。但許多中國有錢人以為,只要財產藏在中國,即使人在美國定居,美國的法律管不到中國。
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中國版「肥咖法案」(以下簡稱「中版『肥咖』」)出台了,其重要含義是,中美兩國即將交換有錢人藏在對方國家的資產賬戶資料,下一步就是各自追稅。中版「肥咖」由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制定,全稱是「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
值得注意的是,為甚麼旨在清查有錢人金融資產賬戶資料的中版「肥咖」,把證監會、保監會也拉進來?這意味著,不光是在商業銀行的資金賬戶和理財賬戶將被列入核查範圍,連在證券公司開的投資賬戶、在保險公司購買的年金賬戶,也一併由證監會、保監會監督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實行查核。可以說,除了房產,有錢人各種形式的金融資產將全數被納入中版「肥咖」的查核範圍,而且查核結果不通報賬戶所有人。
中版「肥咖」:誰算有錢人?
今年1月10日《搜狐財經》刊登過一篇文章,〈600萬海外資產土豪們小心了,中國稅務機關出手了〉。誰算「海外土豪」,誰算「有錢人」,民間有五花八門的各種理解;而中版「肥咖」所針對的對像有明確的界定,凡持有境外身份、不在中國納稅的個人及其公司,其2016年底以前在中國開設的各種金融賬戶加總餘額超過600萬元人民幣(合88萬美元),或者2017年1月1日以後在中國開設任何種類的金融賬戶並且總額超過600萬人民幣,此人就是中版「肥咖」關注的對像(金融機構稱之為「個人高淨值賬戶」)。這裏所謂的「持有境外身份」,不單單指賬戶所有人本人以境外身份證件開設金融賬戶,也包括那些賬戶登記地址或郵寄地址在境外、聯絡電話在境外、賬戶代理人或授權簽字人的地址在境外、金融賬戶月結單的轉交地址在境外等等情形,甚至國內賬戶持有人用某些賬戶向境外賬戶定期轉賬,都一併列入中版「肥咖」的核查範圍。而所謂的金融賬戶,包括存款賬戶、有現金的基金、持有金融機構的股權/債券權益、託管賬戶、保險合同、年金合約等。
從今年7月1日起中國各金融機構開始查核上述有錢人之後,按照中版「肥咖」的規定,上述人等「需配合金融機構」,確認其是否在中國繳納個人的所有相關稅收。如果是在中國繳稅,那麼,他們的海外資產可能也納入中國的徵稅範圍;如果不在中國繳稅,那麼,中國稅務部門會把他們在中國境內隱藏的資產通報給所在國的稅務部門,其所在國稅務部門可能要求他們補稅、繳納罰款,甚至承擔逃稅的刑事責任。
中版「肥咖」追稅:眼睛盯住海外資產
中版「肥咖」出台的背景是,中國政府越來越看重資產外逃之風興盛以來失去的大量稅收。自從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後,世界各國有錢人在海外藏匿資產、逃避巨額稅收,已經蔚然成風。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副秘書長玉木林太郎估計,全球每年因為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造成的全球稅收損失高達2,500億美元。為此,OECD在2014年2月的G20財長會議上決定實施「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即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簡稱CRS)。這是OECD為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境逃避稅發佈的,以便各國司法部門交換彼此所掌握的對方國家有錢人藏在本國的金融資產信息,以打擊逃稅行為,採取追稅措施。目前已經有上百個國家承諾實施交換標準,中國於2015年12月16日簽署了《多邊主管機構協議》(MCAA),成為第77個加入CRS的國家。
按照中版「肥咖」的規定,中國的金融機構將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個人高淨值賬戶」的全面調查;然後,在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對所有其它「不肥」的「個人低淨值賬戶」以及對全部機構賬戶的調查。自2017年9月開始,凡是中國人以及他們個人控制的公司在10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的銀行賬戶信息,將由這些國家和地區主動呈報給中國稅務機關,這10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盧森堡、澳洲、加拿大、日本等,以及眾多有名的離岸金融中心地,如百慕達、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塞舌爾、香港、澳門、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安道爾、瑙魯、巴拿馬等有錢人隱匿財富和避稅的「樂土」。從2018年9月起中國將開始對外交換涉稅信息,而中美之間的相關談判此刻正在進行。
「狡兔三窟」的新煩惱
中國的有錢人向來深知「狡兔三窟」之道,除了在國內保留相當數量的金融資產和房產之外,在海外也存有一定數量的財產,以求完全之道,也避免不明財產來源可能引起的麻煩。3年半以前,我在美國之音的博文〈讓世界認識一個盜賊型政權 ——《中國離岸金融報告解密》的意義〉裏,談過中國資本外逃的歷史,這裏只補充一點最近的動態。自從美國開放十年簽證之後,越來越多中國遊客來到美國的銀行開設個人銀行賬戶,據報道,持中國護照到美國的銀行開戶的客戶暴增3倍以上。有的銀行不需要美國地址或任何其它文件,於是有人乾脆直接用中國大陸地址開戶;有的銀行則允許中國客戶借用其在美親朋好友的地址開戶。這類轉移資產的「門道」,如今卻遇到了麻煩,那就是,只要數量大到被中版「肥咖」盯上,凡使用美國親友地址的,其銀行賬戶資料將被美國稅務部門報給中國政府;而使用中國地址的,美國稅務部門可能向中國政府索要其中國銀行賬戶的資料。尤其是許多有錢人看到國內房地產價格暴漲,捨不得放棄大好機會,用在境外註冊公司的名義,把已經轉移到境外的資產「洗」成「外資」,投入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撈一把,如今樓價開始下跌,只要他們賣樓套現,恰好就撞在中版「肥咖」的「槍口」上。
中版「肥咖」實施之後,「狡兔三窟」變成了「窟窟相通」、「順籐摸瓜」,不管把資產藏在境外還是國內,很快就將在稅務機關面前透明化。據《羊城晚報》最近報道,去年便有富人聞風而動,把在香港銀行的賬戶資金拆小、分存多家銀行,以免在今年7月1日各銀行啟動首批有錢人賬戶調查時被盯上。這種做法避得了眼下,躲不過明年;到了明年底各銀行的調查全面完成之時,這些人仍舊「榜上有名」。他們接下來的煩惱便是,倒底在哪國繳稅個人稅負少一些,逃稅的法律責任輕一些;而擔心國內反貪部門追查的人,則還有一層不便啟齒的焦慮,甚麼都瞞不過中國監察部門,「東窗事發」只是時間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