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香港社會跟1997年已大不同,7月1日是中共接管香港20周年,再次引發外界對香港民眾看待一國兩制、身份認同的思考。
德國之聲28日發表《香港20年身份認同跌停,民心漸行漸遠》的文章,其中一位受訪的香港青年人逸朗(20歲)表示:「家裡三代人有不同的身份認同,祖父六十年代偷渡來香港,至今仍然堅稱自己是中國人;父母親在內地出生,後來移民香港,會說自己是『香港的中國人』;而自己及15歲的妹妹,毫無疑問,一定是『香港人』。」此話貼切地表達了香港社會祖、父、青三代的認知觀。
從1997年起,香港大學每半年對香港市民做一次身份認同感調查。2017年6月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120名接受調查的18至29歲的香港年輕人中,只有3.1%認為自己是「廣義中國人」,創下1997年以來最低。但在20年前,這些年輕人的父輩的認知卻是31%。
有分析說,1989年六四事件對祖輩香港人來說,是重要覺醒的一刻,2003年的23條立法引發父輩香港人開始關注自己的權利,再一路累積到2014年夏天、香港年輕一代的雨傘運動,被視為是一國兩制以來香港社會矛盾的大爆發。
以下是綜合近期各大媒體對香港祖、父以及年輕一代就一國兩制的觀點集。
祖輩:廿年百感交集 從期待到失落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79歲)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想不到20年間,香港的議價能力會跌得這麼快。「當時(1997年)大家都講有兩個理由對香港有利,香港是眾多中國地方之中最會生金蛋的鵝。另外,還有台灣問題,(希望)透過香港取回台灣。」
之前他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現在(大陸)錢就很多了,但人民的自由、人權和法治全部都不入流(達標)。「我希望(習近平)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決心、對國家有信心,落實鄧小平對香港及國際社會的承諾。香港的命運就是掌握在每個人的手中,一人一票嘛。」另外他也呼籲停止內地機關,尤其是共產黨干預香港。
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77歲)日前出席民主黨「回歸20周年研討會」,談及當年親歷主權交接,看到香港從英國殖民地過渡到特區政府,現在是百感交集。「看著一支旗降下,另一支旗升起」,心態從最初對一國兩制充滿期望,到現在只剩半杯清水。
「過去五年這麼多動盪及成為國際新聞的事件,包括2014年雨傘運動等,實在令人感到沮喪。加上香港的高度自治不斷被侵蝕、管治質素下降、中聯辦持續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香港的新聞自由及核心價值受到嚴重威脅。」
資深傳媒人程翔(68歲)告訴BBC:「我認為香港人其實都很愛國,這可以說是香港的傳統⋯⋯天安門事件之後,100萬人在傾盆大雨下遊行支援中國,這是很值得自豪的愛國情操。」
從90年代初,他就撰文呼籲討論1997年後香港面臨的最大威脅。「當時我提出一個觀點,香港最大的威脅就是大陸化。」他認為香港在1997年後不會在一夜之間倒下,但大陸化會逐漸蠶食香港原有的價值觀、機制。
對這些年中共在香港推行教育、安全等政策觸礁,他表示「(大陸)通過推動全國性的政策,將香港都包納進去」的做法,不和香港商量的做法行不通。「在一國兩制底下,中國(共)只允許香港在經濟領域有兩制,在政制強調一國」,這是引發矛盾的關鍵原因。
父輩:香港遭侵蝕 寄望年輕人堅守
香港大學新聞學教授瑞凱德(Keith Richburg,59歲),日前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題為「香港本應讓中國自由化,怎麼倒過來了?」。開篇提到1995年,《財富》雜誌刊登題為「香港之死」的文章,預言香港的未來——用兩個字來概括:完了。「我們這些以為我們了解香港的人都覺得(文章)可笑。」瑞凱德之前曾是《華盛頓郵報》駐華多年的記者。
那篇文章當時很有爭議且廣受批評,「當時許多當地人以及在那裡的外國記者,包括我自己,我們認為(結論)正好相反」。他說:「當時我們想,假如香港能保持20年,(兩地)會接軌,而中國會變得較民主化。」但20年後,那篇叫衰的《財富》文章居然說中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大陸化的香港,是新的主權在逐漸『消化』香港,是慢慢侵蝕香港與大陸不同的文化和規範。而香港在中國的經濟中一步步被邊緣化。」但是離開中國快一個世紀的香港,其實「已經變了」。瑞凱德表示,香港人說,「我們對身為華人感到自豪,但我們亦有我們的權利」。在最近對戰廣東的足球賽上,香港年輕人噓中共國歌,用英文說「我們是香港,而不是中國」。
麥高登(Gordon Mathews,61歲),1994年來港定居,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專門研究身份認同和全球文化。他告訴香港媒體《立場報道》,二十年前,他預言「香港人」的身份將淡出歷史,港人再次成為中國人。但現在「比起十年前,少了許多學生自稱是中國人」。
「對很多人來說,香港人的身份在某些方面變強,而不是減弱。在2014年,年輕人對香港人的身份(看法)比1997年更強。」他表示文化軟實力、經濟差異、共產黨專政、審查資訊,這些都讓年輕人難以靠近中國人身份。「若中國向世界更開放,要人喜歡也容易得多。」
他還提到親歷的雨傘運動。「撇除少數滋事分子,那裡徹底的和平氣氛真的非常突出,你不得不讚賞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的社會。」
針對近年來,有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準備或正在辦理移民,麥高登說:「我希望這不會發生……香港仍然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他認為香港未來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年輕人是否「堅持到底,抑或半途放棄,一走了之?」
青年人:「民主自由是我們的權利」
早前被取消議員資格的游蕙禎(25歲)說:「我們香港人要把握機會決定自己的前途。」「民主自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在6月28日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她表示無悔當日的宣誓和抗爭,但如果不會被判處監禁或面臨破產,她會考慮參加香港立法會候補。
根據香港民主黨2016年底公布的一國兩制民意調查,有接近36%受訪者表示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是失敗或者非常失敗,25%受訪者認為一半一半;其中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有超過一半較傾向認為一國兩制失敗。
而雨傘運動中湧現的一批年輕人,證實香港人追求民主的信念,還在香港保留著。李柱銘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將持續為民主而戰,因為時間是我們最好的同盟;年齡,是年輕人最好的武器。」此話或許不假,2047年,那時候的年輕人才50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