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2歲的楊小姐,月經期間屢次發生經痛、頭暈,甚至出現大量經血的狀況,嚴重時曾因貧血而昏倒,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子宮肌瘤作祟。醫生以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子宮竟全是密密麻麻的肌瘤!確診至今長達5年,因體質關係導致肌瘤不斷生長,治療過程中曾嘗試止血藥、口服避孕藥、黃體素藥物,也曾裝置子宮內避孕器,以及進行2次手術,都未見改善,楊小姐為此相當困擾。

後來,楊小姐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新型口服藥物治療,一次療程為3個月,至今已完成3次療程,除了貧血的狀況獲得改善之外,超音波也顯示肌瘤明顯縮小,甚至部份較小的肌瘤也都消失;後續再藉由子宮鏡手術將部份已縮小肌瘤切除,不但復原期較短,也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腹中潛藏危機 子宮肌瘤不容小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任洪滿榮說,肌瘤就像子宮內的種子,種子是否開花結果,除了與體質有關之外,飲食習慣、後天環境也是關鍵。大部份女性子宮都可能潛藏肌瘤種子,但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往往是在例行健康檢查當中,透過抹片檢查或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子宮肌瘤的存在。

子宮肌瘤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好發於30~45歲。根據統計顯示,大約25%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也就是每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其中約75%患者幾乎沒有症狀,但其餘25%患者則常伴隨月經經血過多、經痛、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尿失禁、排便困難等,造成患者生活品質降低,也可能導致不孕或流產。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醫生洪煥程表示,目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與藥物治療,手術包括子宮肌瘤切除或子宮切除,但多數患者對子宮的保留意願相對較高,也考慮手術會造成子宮受損或器官沾黏影響健康,因此臨床上以使用非侵入性之藥物治療者較多。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婦產部主任龍震宇說明,子宮肌瘤的成長與荷爾蒙有相當的關係,故傳統的藥物治療多著重於女性荷爾蒙的抑制,以控制症狀為主,像是收縮止血藥、非類固醇之止痛藥、黃體素藥物、避孕藥等,這類藥物缺點為僅限於短期內症狀切斷,一旦停止藥物治療,則症狀會立即恢復,且可能產生噁心嘔吐、疲倦嗜睡、增胖等副作用,只能治標而不治本。

口服新藥緩解症狀術前使用新利器

洪滿榮提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有新型口服藥物,屬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的機轉,經由結合體內黃體素接受器以調控荷爾蒙連鎖反應,能使月經暫時停止、緩解出血過多,改善貧血、易疲累狀況,甚至可抑制子宮肌瘤細胞新生,進一步使細胞壞死,達到讓肌瘤萎縮的效果。若需手術摘除,也可先行服藥使肌瘤縮小以降低手術風險,提供患者治療上的另一個新選擇。

龍震宇進一步說明,新型藥物可在 7 天內快速控制出血,止血成效可達80%以上,且治療的持久性較高,停藥後不會立即恢復原治療前的狀態;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未婚或未生育之女性、接近更年期之婦女與肌瘤體積過大、過多的患者使用上更為合適,不僅能使症狀緩解快速,還能使肌瘤縮小,由於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因此可長期服用,以避免進行手術或降低手術風險。

避免子宮肌瘤生長飲食作息雙管控制

洪煥程呼籲婦女們,子宮肌瘤雖無明顯症狀,一旦發現應聽從醫囑每半年至一年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若開始發生不正常出血、經血過多、腹痛、頻尿等症狀則須儘早介入治療,依據個人體質、症狀差異,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治療、抑制子宮肌瘤生成的目的,避免造成不孕症或是自然流產。此外,預防子宮肌瘤應由日常保健開始,每日作息要正常,不要熬夜,飲食上注重攝取均衡營養,減少攝取含荷爾蒙的食品與藥品,例如:淮山、蜂王乳等,以降低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