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歷史科昨日開考,其中卷一的必答題中,有資料引用了中國共產黨的黨報文章,及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的講話,問考生是否同意中共在掌權後,中共的指導原則起了重大變化,題目引起熱議。

歷史科卷一為必答題,當中第2題的資料C引述40年代共產黨黨報的一篇文章,指「美國在民主政治上對落後的中國做了一個示範的先驅,使我們懂得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中國需要大膽、公正、誠實。在患難中,我們的心嚮往著西方。」問考生資料C作者對美國持甚麼態度。

資料D 則引用了1945 年毛澤東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當中包括「一黨專政已喪失人心,威信掃地,在中國已經沒有一個還敢說一黨專政有甚麼好處。」問考生假設是一名活於1945 年的中國知識份子,會否支持中共?

第2題的佔分最多的(c)分題,問考生是否同意「中共於1949年掌權後,其指導原則較掌權前出現了巨變」,題目要求考生參考資料C、D及自己對中國至1978年的發展所知作答。

試卷被上傳到網上後引起網民熱議,有網民指「考評局是香港最勇敢的政府機構」,有網民擔心「如果作答時不支持中共,會否影響分數」。考評局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歷史科卷一第2題的內容屬「共產主義革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課題,題目主要考核考生理解歷史資料、轉變與延續、代入感(empathy)等能力,是歷史科課程學習的技巧。評分時會視乎考生能否按題目要求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學者指題目非政治性

教協理事、歷史科教師張往表示,學生答題持正反意見都可以,沒有太大引導性,關鍵在於「巨變」一詞。考生需引用試卷資料及自己知道的史實,突出方向性有沒有重大變化才能符合題目要求。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認為考試題目不是考學生的政治取向,而是學生能力水平,相信不會有模範的答案,「模範答案你一定要站在一邊的,這樣就破壞了考試最基本的精神了。」

資深評論員程翔認為題目並非「敏感」問題而是「事實」,「關鍵是作為教育家敢不敢讓學生去面對事實。」他覺得這類問題很好,能讓學生知道事實真相「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歪曲事實。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問題,這樣重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我覺得非常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