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介紹】
崔顥(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開元十一年(723)進士,曾任太僕寺丞、司勳員外郎。早年曾漫遊江南一帶,開元後期,在河東節度使幕中任職,到過幽燕、河朔、邊塞之地。他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善寫愛情和邊塞詩,作品清新流麗,情調昂揚,氣勢豪放,往往和王維並稱,有評論家說:「沈、宋既歿,而崔司勳顥、王右丞維,復崛起於開元、天寶之間。」殷璠盛讚他晚年作品「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註解】
黃鶴樓:天下名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
矗立於黃鶴磯上,背靠蛇山,下臨長江。
昔人:傳說中的仙人,一說此人為費文褘,在此駕鶴登仙;
一說是仙人子安曾乘鶴過此,樓由此得名。
悠悠:悠閒舒展的樣子,形容雲彩飄浮。
歷歷:清楚分明。
漢陽: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區。
萋萋:茂盛。
鸚鵡洲:在武昌北長江中,傳說《鸚鵡賦》的作者禰衡,葬於此,
故名鸚鵡洲。
鄉關:故鄉。
煙波:煙靄籠罩的江面。
【簡析】
本詩是作者登黃鶴樓覽勝抒懷之作,歷來評價極高,嚴羽稱「唐代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沈德潛說:此詩「擅千古之奇」。李白也折服此詩,相傳他登黃鶴樓,見此詩後,不再題詠,而感歎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一首覽勝之作,為甚麼影響這麼大?有人認為主要是藝術上成功。這樣說似欠準確,一首詩如無好的內容,藝術上再成功,也是不可能感人的。本詩的成功,還應歸於詩中抒發了深沉的感情。詩人的感情與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是相似的。
本詩首二聯以黃鶴樓的美好傳說入詩,就黃鶴樓的傳說撫今追昔,慨歎古今變化,神奇美麗的黃鶴,已經飛去,而且再不回來,此地只空餘一樓,只能見白雲悠悠。這種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情思,使作者生出無限惆悵。這種情思和惆悵,是由於嚮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引起的,這種情懷就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促人深思浮想,使人感慨萬端,這就是本詩藝術魅力所在。後聯寫登樓所見景色,以漢陽樹木、鸚鵡洲芳草、江上煙波等寥闊空曠的景色,寄寓遊子思鄉的愁情,這種感情和登臨覽勝所生悵憫之情結合,更增加了詩的感情深度。全詩熔神話與現實於一爐,古今、虛實、遠近、情景巧妙結合,前後呼應,融為一體,創造了蒼茫壯闊的意境,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千古名篇。
以上是筆者往昔之見。但近日重讀此詩,筆者卻領悟道:此詩之妙,妙在它是中國古代的第一篇宣傳了古代修道者騎黃鶴白日飛昇、成仙而去的偉大成功,曠世創舉!
【今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謳歌前賢:修道者白日飛昇成功)
此地只剩下這空空的黃鶴樓。(嗟歎人世:如此虛空)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常人對修煉者望塵莫及)
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千萬年的思索都已過去)
陽光下漢陽的樹木歷歷可辨,(樹木仍是青綠)
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大地依然繁茂)
天近黃昏不知道家鄉在哪裏?(但是回不到「老家」很痛苦)
江面上煙波茫茫更使人煩愁。(歸家之想:總是縈繞在心頭,煩憂!)
全詩先謳歌前賢,修道成功;再寫思慕前賢,不見影蹤;三寫人世繁榮,但念家中;歸家不得,憂心忡忡!
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一邊工作(學習、生活……),一邊修煉,也能「回老家」啊!
先哲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現世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至要的是:善待佛法,善有善報;誣佛亂法,必遭滅頂!棄惡從善,不可再遲誤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