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識的第一個法國人,是在美國一位法語教授的家裏。
普度大學有個國際文化項目,讓本地家庭成為「主人」(Host family),與外國留學生交友。填表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後,很快接到法語系伯納德‧謝夫曼(Bernard Shiffman)教授的電話,請到他們家吃飯。在那裏,認識了法國留學生克勞汀(Claudine)。克勞汀金髮碧眼、身材高大、爽朗又熱情,從她那裏得到了法國人的第一印象。跟冷靜而幽默的英國人、冷靜而沉著的德國人相比,法國人性格外向、感情豐富。但把法國人和中國人相比,這個印象居然有些改觀。
法食品巨頭達能(Dannon)曾經與中國合作夥伴娃哈哈有矛盾。事緣達能在美起訴,說娃哈哈成立虛設公司,違反合同偷偷出售飲料,暗地交易使達能損失1億美元。娃哈哈則說達能的做法「卑鄙可笑」,想通過訴訟達到收購的目的。
當年一西班牙人去法國創立了達能的前身,後來兩個法國玻璃公司合併,再與西班牙人的公司結合,就成了今天的達能。80年代公司迅速發展,通過兼併擴展歐美,90年代擴張全球。有趣的是,剛到美國時,歐式乳酪美國人不喜歡,後來加進士多啤梨墊底,才逐漸流行起來。達能的乳酪佔了美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達能與娃哈哈合資應是互利的選擇,娃哈哈需要資金、流水線和技術,達能需要渠道和市場。宗後慶說達能不理解中國市場、不敢冒險,說他的創業給達能帶來了4億美元的利潤。但西方記者指出,宗沒能回答達能關於宗的公司損害了合資企業的指控。仔細觀察會發現,雙方的分歧除了利益上的,還有文化上的。並且,中方似乎更多是站在「情」上,而法方是站在「理」上。
按理說,董事會的限制條款是可談判的。但在董事會否決的情況下,中方仍然自行去做,令人毛骨悚然。簽約時說要「堅持合資不合品牌,由中方全權經營管理」。但如果股權只有49%,又如何「全權」管理呢?法律漏洞從開始就埋下了。等到中方說「現在想明白了,訴訟與仲裁是一種文明的處理矛盾與糾紛的辦法,我們要學會訴訟,敢於訴訟」,就不免悔之晚矣。
中國人講「情理之中」,但情在先,理在後。凡事如能兼顧情理,合情合理,那當然最好。如果情理不得兼呢?如果「合情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情」呢?
商業運作中,尤其是跟西方人打交道,可以「曉之以理」、可以訴諸公堂,但偏偏不能「動之以情」。法國人當然多情,但恐怕不是對商業夥伴「動情」的。所以,做生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合理,其實就是依法辦事,按法理去辦。有道者,合法合理,法、理之外,其實無從談起。
中方高管及中國輿論對這件事,情大於理,並且情中還夾著黨文化的色彩。當年車臣總統參觀娃哈哈,是杜姓的女書記接待;娃哈哈的網站上,赫然有「黨建之窗」﹔宗後慶則說他自己「以情服人」。記得「610」轉化法輪功的手段,就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如果理上不缺,就毋須「動之以情」﹔需要「動之以情」,就承認了理上有虧。東西文化的差異之外,還要應付黨文化的影響,這可真是難為中土的企業家了。
如果「情」佔上風,受打擊的西方投資者將認為中國法制的遮羞布都沒了;如果「理」壓過「情」,佔地利的中方可能拒絕合作,這個品牌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其實在東西方企業合作中,此事只是冰山的一角。◇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