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元年(627年),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可汗之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政令不滿,另立薛延陀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並與頡利可汗決裂。太宗於貞觀三年(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世績、柴紹、李道宗等為行軍總管,出兵征討東突厥。貞觀四年(630年)三月,李靖率三千精騎趁夜攻下頡利可汗牙帳所在地定襄,頡利北撤鐵山,李靖繼續乘勝追擊,以一萬精兵趁夜襲擊陰山,生俘頡利可汗,一戰定乾坤。
唐軍出擊定襄,痛殲突厥,活捉頡利可汗,是唐朝歷史上拓邊戰爭中最輝煌的勝利之一。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唐朝在東突厥突利可汗故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北方之憂逐解。此戰打出大唐天國威風,令所有周邊敵對部落膽寒。
太宗獎勵李靖說:「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書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其大意為:當年漢李陵率步卒五千,最後投降匈奴,但卻名留青史。你只用三千輕騎,深入敵境,收復定襄,威振北狄,實古今未有。封李靖為代國公。
至此,漠北為薛延陀所佔,而唐則將東突厥其它領地劃入自己版圖,在其上設置順州、裕州、化州、長州、定襄、雲中等都督府。疆域由此擴大至陰山以北六百里,漠南成為唐朝勢力範圍。太宗沒有殺死頡利可汗,讓他在長安度過餘生。突利可汗隨後歸降,被封為北平君王。突厥大將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太宗重用。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歸順。
尊天可汗
貞觀四年三月三日(630年),大唐帝國又迎來另一歷史性時刻。四方各部族酋長和首領紛紛來到長安,齊集在太極宮前,共同向唐太宗李世民敬獻一個史無前例的尊號——天可汗。太宗說:「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資治通鑑》卷一九三)這一刻,文武百官和四夷君長皆三呼萬歲。自此,太宗對四夷君長頒發詔書時,一律自稱「天可汗」,「是後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
天可汗顧名思義為可汗之可汗,為天下最大之可汗。此亦是天意,中土神州,皇在王上,皇可封王,君臨天下。此時,眾望所歸,唯大唐太宗馬首是瞻。
定吐谷渾
吐谷渾原為鮮卑慕容部之一支,先祖遊牧於徒河青山(今遼寧錦州東北),後遷徙至隴西之地(今甘肅青海一帶)。以此建國,領土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唐朝初年,吐谷渾多次侵擾蘭州、涼州等地,阻斷唐朝與西域往來交通要道。大唐皇朝若要與西域進行文化、思想、技術、宗教等交流,則必須打通這一通道。貞觀八年(634年),涼州遭到西北吐谷渾王慕容伏允大軍侵犯。李靖主動請纓,太宗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唐皇朝與西域諸國(突厥、契苾)聯軍征討吐谷渾。
慕容伏允首戰失敗後,火燒荒野,盡毀草原,以為唐軍不會追擊。李靖分兵兩道追殲,親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斷其通往祁連山之退路,並迂迴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穿插追截南逃之吐谷渾軍。南道唐軍歷經無人之境二千餘里,於烏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
貞觀九年(635年),李靖在積石山(今青海阿尼瑪卿山)追至且末(今屬新疆),途中缺水,就刺馬飲血,終於襲破伏允牙帳,伏允丟下妻小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殺。伏允之子大寧王慕容順斬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國土遂盡歸唐朝。太宗冊封慕容順為吐谷渾可汗。
慕容順死後,貞觀十年(636年),太宗冊封慕容順之子諾曷缽為吐谷渾可汗。貞觀十一年(637年),李靖改封為衛國公。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以管理西突厥和整個西域。貞觀十八年(644年),西突厥盟友焉耆攻打西州,安西都護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討伐依附西突厥之焉耆,佔領焉耆,俘虜國王龍突騎支。但後來焉耆再次脫離唐朝。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宗派遣阿史那社爾、郭孝恪率軍討伐依附西突厥之焉耆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征服兩國。然後疏勒和于闐歸附唐朝,將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史稱安西四鎮。
恩和吐蕃
松贊干布生於雅魯藏布江南岸澤當,從小受良好家庭教育及嚴格訓練,成為精通騎射、角力、擊劍而武藝出眾,又善歌唱吟詩文武全才之王子;十三歲時繼任贊普(王),率部南征北戰,正式建立統一吐蕃王朝,其疆域在今青藏高原地域。藏族之民本源於古羌族,為華夏民族之先民,與中原華夏子民有著千絲萬縷之關聯。
大唐盛世,四海臣服,松贊干布十分仰慕。於是,在貞觀八年,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好問聘請婚,當時太宗沒有同意。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干布遂藉口唐朝屬國吐谷渾從中作梗,親自指揮二十萬吐蕃軍,開始攻擊唐朝松州(今四川阿壩藏族羌族地區)武力逼婚。但同時松贊干布又派遣使者到唐朝國都長安再次請求,打算迎娶公主。太宗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指揮五萬軍隊,執失思力、牛進達、劉簡協助,援救松州。與此同時,吐蕃軍正在圍困松州,但唐軍先遣部隊在牛進達指揮下,大敗吐蕃軍。
大唐強大國威更堅定了松贊干布聯姻的決心。貞觀十四年,他再次派使者祿東贊備厚禮黃金五千兩及寶物珍玩數百件,到長安謝罪並再次請婚。太宗出於對其人品之欣賞,亦覺強大吐蕃堪配公主,於是在第二年,應允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並派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蕃,一行人到達拉薩時,吐蕃人著節日盛裝,萬人空巷迎接這位不遠萬里而來之贊唐(王后)。松贊干布在西北海拔3,700米紅山(今布達拉山)上,按照唐朝建築風格,專為公主修建了城廓華麗之宮室。當時所修宮殿有九百九十九間,加上修行室共一千間。此即布達拉宮前身。至今,布達拉宮內尚保存著他倆塑像和倆人結婚洞房。
文成公主乃風華絕代、智慧過人之奇女子,在她背後更有整個唐朝高度發達文明。這一切皆深深吸引並折服了勵精圖治的松贊干布,他給了文成公主最大施展空間和至高崇敬,使文成公主盡其所能傳播中華神傳文化、思想、藝術及生產技術。其一切貢獻也都融入松贊干布豐功偉績中,惠及吐蕃王朝各個方面。文成公主還主持修建大昭寺及小昭寺,這些都是藏族歷史最悠久的寺廟,為佛教在藏地確立和光大奠定了基礎。
松贊干布曾退隱四年,專心學習佛典。復出後,按照佛教宗旨,獎勵學問,並依據釋迦牟尼十條善行(戒律)制定新法律,以教化民眾。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幫助下革新了吐蕃典章制度,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禮、樂,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使吐蕃王朝當時及後世皆深受其益。(未完待續)◇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