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北區的古董市場遠近馳名,今年出現首家台灣人經營的藝廊,以貝殼浮雕為主打。有客人問坐鎮店中的年輕女孩「你老闆呢?」其實,這看起來像工讀生的台灣女孩,就是老闆。
第一家由台灣人經營的商店「J.C Triton」在其中最古老的維內松市場(Vernaison)開張,展售古董銀器、台灣設計師的銀飾和日本劍鍔等,但以意大利南部的貝殼浮雕為主,佔所有藝品的6、7成。
浮雕(Cameo)是一種西元前就存在的雕刻技術,最早以石頭為材質,直到文藝復興時代才開始應用在更細緻的貝殼上,主要由意大利南部的藝術家製作。
過去的歐洲貴族喜歡把貝殼浮雕裝飾在寶劍和披風上,後來更發展成珠寶配件,現在的日本人還把貝殼浮雕視為吉祥的結婚紀念物。
店名「J.C Triton」,取自希臘神話的海神之子特里頓(Triton),以及藝廊老闆姊妹林如禪和林若禪的英文名字縮寫。
林如禪的名片上掛著「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的頭銜,手上繫著自己設計的貝殼浮雕手環,當她介紹自家藝品,從歷史背景、作品材質到設計風格無不一一詳述,態度大方,比許多23歲女孩多了幾分穩健。
其實林如禪還是學生。她原本在台灣主修政治理論,因覺得畢業後出路狹隘,決定到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攻讀藝術市場與鑑定系,預計明年畢業。
藝術市場不同於一般交易,必須清楚藝品的歷史、材質、風格變遷、技法,甚至作者背景,才能真正了解藝品價值,並訂出適切價格。
尤其,許多買家本身就是資深收藏家,若藝廊對自己的藝品不夠了解,就可能錯賣,在藝術市場上,買賣並不只是銀貨交易,更是雙方的一場知識拉鋸戰。
收藏貝殼浮雕的客人,很多是有年紀也有資歷的收藏家,難免憑第一印象質疑林如禪的專業,但她下過工夫去研究,開業半年,還沒遇到回答不出的問題。
有些收藏家在看貨談價之前,還要給林如禪來個即席測驗,特意與她談兩岸政治、台灣地位等複雜議題,林如禪一一與他們辯論,這些收藏家才說「喔,你懂得還不少,現在讓我看看你賣的是甚麼」。
一般珠寶店,通常只提供少數幾件貝殼浮雕,「J.C Triton」姊妹卻以貝殼浮雕為主要藝品,一則是因為母親喜歡,一則也是為了延續藝術傳統。
林如禪說,貝殼浮雕藝術家日漸凋零,「目前意大利南部只有46名藝術家還在創作,而且關鍵技術幾乎只傳授給兒子」,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開店做生意,永遠會遇到難以預料的事。古董市場龍蛇混雜,林如禪初來乍到,還曾遇到性騷擾,所幸她與鄰居店家相處和睦,有時鄰居來幫忙趕跑色狼,有時她替其它店家做中文翻譯,互相有個照應。
做生意不容易,未來也還有各種事情需要學習,但林如禪說起困難都輕描淡寫,還在訪問最後笑著說起維內松市場的傳統:各間店主向新開張的店家祝賀時,要往最靠裏牆的櫥櫃底下丟硬幣,象徵留住財源。她說,「這些都是大家的祝福,永遠都不能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