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甲狀腺癌的致死率不高,所以不少患者以為手術切除等於痊癒,因而忽略持續追蹤,經常有患者癌細胞復發且轉移卻不自知,延誤治療黃金期。幸而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分化型甲狀腺癌已有全新標靶藥物能對抗惡性腫瘤,增加患者生存時間。
甲狀腺癌的存活率遠高於其它癌症,但復發率也相對較高。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黃天祥說,在臨床上約有20~30%的患者於術後10年癌細胞轉移且復發,過去復發的患者僅能使用碘131放射治療,但其中有10~15%的患者治療效果不彰,一直苦無其它治療方式。
但隨著醫學進展,目前已有新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口服標靶藥物上市。黃天祥說明,此標靶藥物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與血管新生,且能透過抑制癌細胞中的信息傳導,抑制癌細胞分裂,同時阻斷血流供應,因此上述患者的腫瘤細胞會漸漸凋零。
三軍總醫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諶鴻遠進一步說明,根據DECISION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此標靶藥物能有效降低41%的疾病惡化風險,且能確實增加放射性碘治療無效之局部晚期,或是轉移性的進行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存活期。
黃天祥提出,患者即使經手術切除、放射碘治療後,仍應定期追蹤。初期每隔半年至1年,要做碘131放射掃瞄追蹤,穩定後依據復發風險逐漸降低頻度。若是患者有復發病灶、無法開刀且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標靶藥物將是新的治療選擇。
遠離輻射 適量攝取碘
諶鴻遠提出,現今世界各國都有甲狀腺癌發生率增加之趨勢,其中又以南韓最為顯著,普遍的說法認為健康檢查普及是導致甲狀腺癌發生人數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其次遺傳基因或基因突變、環境輻射線或化學污染、飲食加工品,也都有很大的關係。還有相關研究發現,幼年時輻射暴露造成甲狀腺癌發生最為顯著,臨床上也常見到幼年因頸部輻射照射後,成年時發生甲狀腺癌的案例;而遺傳也頗為常見,在門診常有不少兄弟姊妹檔或父母親子檔的家族甲狀腺案例。
黃天祥提醒,為避免甲狀腺癌找上門,飲食上還要注意碘的攝取量,攝取量不足或是過量都不適合,但是對於甲狀腺疾病人者,對於碘的攝取需要進一步和醫生諮詢。
自我檢測3步驟:推、吞、觸
甲狀腺是由兩個側葉和中間連接的峽部構成,外觀就像是一面盾牌,也有人形容為蝴蝶狀,位在頸部脖子的下半段,靠近氣管的前方。諶鴻遠建議民眾可透過自我檢測的方式,測試是否罹患甲狀腺癌,步驟如下。
1.「推」:自我檢查甲狀腺大小,用大拇指與四指,輕推頸部,並注意是否有腫脹的感覺。
2.「吞」:可於鏡前稍抬高頸部,然後用力吞口水,觀察喉骨附近是否有不尋常凸出物隨氣管上下移動。
3.「觸」:藉由兩手觸診沿著後頸檢查甲狀腺的對稱性與腫瘤的性質,例如:腫塊的大小、形狀、硬塊等,亦可評估兩側至前頸部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的情形。◇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