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氏(上)
有巢氏
據《山海經》、佛經、道藏及其它古籍記載:遠古以前,在人類道德高尚、心靈純淨的時期,人類是與神相通的,那時人類處於半人半神的狀態,可以在空中自由飛行,具備一定的神力、神通。地上也有很多仙禽神獸,長滿了奇花異果,自然環境非常優美,人類生活得非常幸福簡單,無憂無慮,壽命也非常長。
到了後來,人類道德墮落了,變得不再純真,人心被各種慾望所污染,變得聰明狡詐。這樣人類便慢慢與自然萬物產生了間隔,離神越來越遠,神通就逐漸消失,自然環境也隨之越來越惡化,人類開始與自然萬物為敵,相互戒備傷害。
人類的爪、牙、角、毒等都鬥不過動物,為了防止被傷害,為了在越來越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繼續生存下去,這時便有一位聖人降世,他教人民架木為巢屋,躲避風雨、寒冷,抵禦傷害。
人民紛相效仿,通過巢屋的保護,終於在自然界中又找到安身之地,解決了生存危機。百姓非常高興,都紛紛推舉這位聖人為王。
這位聖人就是「有巢氏」,或稱「大巢氏」,又稱「巢皇」。
順便說一句,上古所稱「氏」,最早都是對神、半神降生人間的尊稱,有半神的含義,比如伏羲氏、神農氏等。他們在人間的後代就以相應的「氏」傳稱,他們也就是最早的「貴族」。後來其他家族也紛紛效仿,以其相應的「氏」傳稱;到後來,與從母系傳稱的「姓」合為今天人們「姓氏」的最早來源。
在《路史》中記載有兩位有巢氏,一位在因提紀,一位在禪通紀,可能在不同的文明時期,都曾降生過有巢氏,傳授給了人類同樣的文明,做了相似的事情。
《遁甲開山圖》中說,遠古時期,有巢氏在琅玡的石樓山(今山東諸城附近)以南為王,統治人類部族。
《通志‧三皇紀第一》中說,有巢氏統治人類部族,共傳承了一百多代。而這一百多代可能都繼承了有巢氏的名號,都被稱為有巢氏。
《博物誌‧雜說上》記載,在有巢氏統治時期末年,有大臣總攬大權,獨斷專行,有巢氏(最後一代有巢氏繼承者)欲奪回他手中的權力,大臣怒而發動政變,有巢氏統治時期因此結束。
有巢氏開始教會人類建造房屋,雖然是最原始簡單的巢屋,但首先解決了人類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存問題中「住」的問題,並且開創了中華建築文化。後來到了五帝的黃帝時期,人們已住進了「上棟下宇」的正規宮室,在中華五千年文化中,每個朝代、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築文化和風格,多姿多采,美不勝收。
燧人氏
在遠古的某一時期,人類還不會用火,主要以植物果實或生肉為食,味道腥臊,對腸胃有害。這時又有一位聖人出世,他上觀星象,下察五行,從天地間參悟了五行的屬性,知道了火的奧妙,便教人鑽木取火,把食物烤熟來吃,還教人用火冶煉金屬、製作武器工具等。人類的文明因此得到大大的提升,百姓非常感恩這位聖人,紛紛擁立他為王,稱之為燧人氏,又稱燧皇。
《拾遺記》中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在太陽月亮都照不到的遙遠地方,有一個半神的國度叫「燧明國」,那裏沒有四季和晝夜之分。燧明國的百姓都長生不死,若活得太久而厭世,便會升天成仙而去。在燧明國內有一株火樹,名叫「燧木」,非常巨大,枝葉覆蓋了一萬多頃的地方,雲霧出於中間。後來有聖人在神遊之時,偶然來到了燧明國,看到了燧木,樹上有鴞鳥正用嘴啄樹,粲然出火。聖人便受此啟悟,發明了鑽木取火,這聖人就是燧人氏。
傳說燧人氏夢中神遊燧明國後,受鴞鳥啄燧木出火的啟發,潛心研究作火的方法。他上觀天象,下察五行,最終在人間成功鑽木取火,將火帶給了人類。
《歸德府志》記載:在閼伯台西北(今商丘西南三里處)有燧皇陵,相傳為燧人氏下葬的陵墓。這個陵墓至今還在,高約十來米,在商丘西南,據說遠古時期,燧人氏居住於商丘一帶。
《左傳‧昭公十七年》上說:若要作火,應該在宋、衛、陳、鄭這四國,宋國(首都為商丘)是大辰星的分野,代表有火。
在星象中,大辰星代表大火,是心宿的第二顆星。商丘地區是大辰星在地上的分野,即大辰星在地上的對應。燧人氏夜觀星象,洞察到了天地間的奧秘,從而順應天象、配合五行,成功鑽木取火。
《六藝論》記載:從燧人氏至伏羲氏,一共承傳了一百八十七代。
結繩記事不簡單
燧人氏除了教會人類用火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成就,就是傳授給人類結繩記事。據記載,那時還沒有文字,結繩記事就是用一些簡單的繩結記錄天下發生的大小事。
用一些簡單的繩結,就可以記載天下發生的大小事,這背後所蘊含的內涵和智慧是非常博大的,恐怕不是現代人想像的這麼簡單。
中華易學是建立在道之理、數、象的基礎上的。中華神傳文化中有一個核心的思想,表述為「天人合一」,其中一方面的含義,就是:人體、自然、宇宙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相互對應、一理相通的,時時都在相互聯繫、影響的,所以從其中任何一方的變化都能夠推演看出其它各方的發展和變化。比如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包含有全部的人體信息,是人體的全息圖,從人體的某一部位,甚至任一個細胞中,都能時時讀出這個人的身高、體重、壽命、相貌、疾病等所有特徵和變化。
宇宙間的道理自上至下,由宏觀至微觀都是全息貫穿和對應的。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內在都存在著看不見的對應和聯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影響,一理貫通。這些道理從宇宙高層到最低層,從上至下一路貫穿下來,越到高層越簡煉,內涵也越大;越到低層表現得越繁雜,也越膚淺;到了最低層次,就是人類所不斷認識到的那些複雜的事理和規律等。順應、符合那些規律,甚至於那更高的天理,人就會有福、順遂、發達,乃至昌盛。
就像白話文與古文的比較:白話文內涵比較膚淺,說清一件事情可能得表達幾千字,比較繁雜;古文內涵比較大,說清同一件事可能只需幾十字,非常簡煉。因此,古文所包涵的內涵和智慧要比白話文大,讓人更難以理解、讀明白。同理,宇宙的道之理,越往高層,智慧越大,表現得越簡煉;越到低層,智慧越小,表現得也越繁雜。
比如《周易》的六十四象所包含的內涵就非常博大,遠超出人類的科學與認識。而「象」的背後又隱含著「數」,「數」可看作是更簡單、抽象化的「象」,「象」也可看作是引申、具象化的「數」,「數」與「象」是自然萬物之理在兩個不同方面的展現。世間萬事萬物的一切運行變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著它的規律和定數,如陰數、陽數、天地之數、大衍之數、氣數、命數、劫數等等,這些就是蘊含在天地萬物背後的「數」。在一定的宇宙層次中,數可以詮釋宇宙萬事萬物的變化運行規律,所包含的智慧和內涵是非常博大的。
結繩記事就是對「數」的一種應用,將世間繁雜的事理在高層次中提煉出來,化為簡單、抽象的「數」,以繩結記錄出來,所以說其包含的內涵與智慧可能是現代人從所謂「進化」的謬誤觀念中去看,根本無法理解與企及的。
另外據說燧人氏還是人類師道的鼻祖,立傳教之台,開創師道。
在遠古時期,如此博大的智慧,不是人類所能具備的。古人講,「神於天,聖於地」,是說在天為神,在地為聖,天上的神下世轉生為聖人,與人類一起,在不同時期傳授給人類文明,鋪就了我們中華的半神文化。
參考文獻:
1. 《綱鑒易知錄》
2. 《始學篇》
3. 《遁甲開山圖》(《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4. 《通志‧三皇紀第一》
5. 《博物誌‧雜說上》
6. 《新語》
7. 《拾遺記》
8. 《歸德府志》
9. 《左傳‧昭公十七年》
10. 《六藝論》(《曲禮正義》引)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