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2319)高調撤換高層,於中秋月圓夜削掉任職行政總裁4年的孫伊萍,由子公司雅士利(1230)總裁盧敏放接替。

事前毫無先兆,8月份公司宣佈中期業績時孫還充滿熱誠,對答自如,因此市場對她離職反應甚為驚訝。

闖到最後還是有牆

蒙牛業績在過去幾年一直不及其主要對手伊利(A股代碼:600887),這兩家同一天空下(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為總部)的企業,命運之別有如天淵。股價嚴重落後,5年來僅升18%,相對伊利的164%,顯得相形見絀,投資者耐性已到燃點。

孫在毒奶粉事件鬧得火熱之際上馬,經力挽後確有成就,但當回復到常規競爭模式,便遇上重重難關。產品多元化不及伊利,於最具消費力的一線城市又遇上外國品牌的大舉入侵,蒙牛在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走向頹敗。公司白白錯過了這樣一個充滿商機、滲透率仍然偏低的行業快速增長期,提早入冬,導致母公司中糧、法國策略股東Danone千鈞一髮下陣前換將,連同孫和3位董事一併撤換。

商場如戰場,因失蹄而「起身」的高管豈止一人,且看李寧(2331)、思捷(0330)、利豐(0494)和渣打(2888)等便知當中殘酷。

市場無情適者生存

盧臨危受命,公司決定派出一位擁有多年相關跨國經驗背景的高層,相信是考慮到國內顧客認知性的提高及企業運作效率的重要性。盧本人曾任職Danone、Johnson & Johnson和GE。

然而,瞅瞅蒙牛未來的營收目標,立即感受到盧的無窮壓力。截至2020年,營收必須達到人民幣1千億元,2015年數據為人民幣470億元,而2011年則為人民幣370億元。很明顯以孫的速度根本沒法達成,即使盧上任亦務必以高雙位數的複式增長方可到達彼岸,而宿敵伊利去年營收已貼近600億元人民幣水平。

消費者口味日新月異,還記得在飛機上閱讀過一則文章,一位身經百戰的國際顧問指,世界上一半的品牌都在賠錢,就算能賺的,它們的顧客也沒有甚麼品牌自以為掌控的「Loyalty」,人們選擇你的產品只因為暫時沒有更好的。這不禁令人沈思。◇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