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名蘇菲的家長談了送孩子上國際學校的心路歷程。

蘇菲提到,人大附中和北大附中校長都說:「我們這裏的孩子都絕頂聰明。」這句話使她決定把孩子送進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她認為那是極為陳舊的教育觀念,「孩子的智商能有多大差別?學校應該注意的不是孩子的個性與差異性嗎?」現在她的孩子已考上美國名牌大學,「我覺得自己的決定沒有錯。」

在蘇菲看來,中共的教育體制就像過獨木橋,只有一種選擇,「苦讀十幾年,一直是『好學生』,結果畢業後發現這個社會並不只為好學生而留……一接觸實踐可能就完了。」而國際學校提供另外一種可能性。

蘇菲說:「中國傳統教育體制是一種記憶式教學……是一種應試教育,這已經非常落伍。這種以知識集成為教學方式的教育不能適應現代時代的發展,因為這些知識在谷歌和百度這樣的網站上搜索一下就能獲取。

「而一些國際學校沿襲西方的教育理念,強調個性發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許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其實它的強度也很大。它讓孩子有時間多讀些課外書籍,在初、高中階段參與社會活動……這樣他們可以較早地了解社會,並富有愛心。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

「這些方面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間……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社會、企業、人性的了解,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另外,音樂和體育等副科在中國的應試教育裏可有可無,但在國際學校則是專業課程,讓孩子在知識之外有更多發展,並陶冶性情,終身受益。

蘇菲說:「在課程以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國際學校啟發孩子的思考能力,讓他們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孩子們一起做各種項目,不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並不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慮。即使考試,也有很大一部份以實務成績為主。」

「在公立學校,一個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可能上不了大學;但在國際學校,他可能有更大發展……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不一定人人都成為專家。」

蘇菲表示,職業規劃是職業學校課程的一部份,引導孩子早日在這方面有所思考。她也提到國際學校存在的問題,如教師流動性大、穩定性差,而且收費比較昂貴,「但它提供了一種體制外的選擇……向傳統教育體制提出挑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