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極品
李白七言絕句。明朝詩論家許學夷在《詩源辨體》中說:「太白七言絕句,多一氣貫成者,最得歌行之體。」以《望天門山》一詩為例(開元十三年即725年所作):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浩蕩東流之楚江衝破天門奔騰而至,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層巒疊現,一葉孤舟從天邊順流而來。整首詩一氣呵成,遼闊壯觀的意象,不僅表現自然之美,更有無限豪放、豁達之生命力。
《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詩是李白遊廬山時所作,一說是開元十六年(728年)所作。詩仙將飛流直瀉之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宛如一幅生動傳神之山水畫卷。《韻語陽秋》載中唐詩人徐凝《瀑布》詩云:「千古猶疑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唐宋詩醇》中蘇軾曰:「僕初入廬山,有陳令舉《廬山記》見示者,且行且讀,見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詩,不覺失笑。開元寺主求詩,(東坡)為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大約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年)以前,是李白即將出蜀時所作。他把峨眉山月作為歌詠對象,通過詠月來表示對蜀地之依戀。可見李白年輕時詩思隨機觸發,天才流溢。《唐詩箋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發清溪,及向三峽,忽又不見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詩自神韻清絕。」
李白一生遊歷,所有名山大川、名都大邑幾乎都留下足跡,錦繡山河、繁華都市都在其詩歌中被賦予生命。其人格和愛好亦融入山水詩中。他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在李白詩裏,常常以奔放、豪邁之氣概描述山林隱居和學仙修道人之愉快生活,及其所見仙境、勝景。
另外,在這些名山大川中,他還可以和同道、神佛相遇、切磋,豈不更為愜意?!再有,很多隱居神仙也和李白頗有緣份,亦在期盼詩仙李白來訪,容在下一章細述。
李白作品中有很多充滿修道人純真、超脫和寧靜之意。《山中問答》便是其中之一: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來到安陸不久,即為故相許圉師家招為入贅孫女婿。於是他棲居碧山讀書耕作。這時,親友對他這樣年輕就過隱居生活不以為然,有所議論,於是開元十七年春,李白寫下這首詩,用答問形式回答親友議論。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之七言絕句。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第三、四句字面上描寫詩人隱居生活環境如世外桃源、如方外道觀,以及詩人在那個時期之精神追求,隱喻著修道生活的出塵妙趣與怡然自得。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聽岸上踏地為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誼深厚。
這是李白天寶十四年(755年)於涇縣(今安徽南部)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汪倫踏歌趕來送行之情景,感情純真。後兩句詩人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深湛,後接「不及」兩字,把無形情誼比為有形之千尺潭水,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令人回味無窮。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五十八歲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時所創作之七言絕句。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江水落差很大,船快水急,舟行若飛。詩人把愉快心情和江山之壯麗多姿、順水行舟之流暢輕快融為一體。全詩寫得飄逸豪放,快船快意,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之又一名篇。
李白很少寫格律謹嚴的律詩。然天才畢竟是天才,詩仙畢竟是詩仙,儘管李白很少寫作律詩,其《登金陵鳳凰台》卻膾炙人口,並且被尊為七律之極品。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年間,為李白奉命「賜金還山」、南遊金陵時所作。鳳凰台為地點,在舊金陵城之西南。從遠古時代開始,鳳凰便一直被認為有祥瑞意義:美好時代,鳳凰則從天而降。然引來鳳凰之時代已經過去,繁華六朝也已成歷史,惟餘浩瀚長江之水與巍峨鳳凰山依舊生生不息。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東吳大帝,風流倜儻六朝人物,以及眾多君王,都已被埋入墳墓,成為歷史陳蹟;就連當年巍峨宮殿如今也已荒蕪破敗,一片斷壁殘垣。花草蓬勃,天地依舊,一切都按照規律變化。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千古興亡史!世間百年,榮華富貴、高官厚祿,轉眼即逝。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亦為地點,舊說在金陵西南江邊。據《景定建康志》:「其山積石森郁,濱於大江,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號三山。」那江中「白鷺洲」,橫亙於金陵西長江裏,把長江分割成為兩半。
李白此時剛剛離開長安。「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浮雲悠悠,思緒無限。回想在宮中雖不足三載,世事多舛,不盡人意,但卻結下千年緣分,為那些宮中有緣之人留下今後永世福份。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以寓目山河為線索,情隨景生,盡顯詩人瀟灑氣質和情懷,當得起「古今題詠,惟謫仙為絕唱」之讚譽。
《登金陵鳳凰台》博得「與崔顥黃鶴樓相似,格律氣勢未易甲乙」之讚揚。更有一些評論言崔顥之黃鶴樓只重格律氣勢,貴在意境而已。而李白之《登金陵鳳凰台》,意境超脫,間論古今興衰,流韻無窮,更勝一籌!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