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英格

在香港零售每年30%下滑的環境下,天然有機市場卻悄悄成長,即使面對租金、商品等各種高成本壓力,及市場大眾在天然有機知識教育不足的情況下,相較於三年前,香港已加入更多不同品牌的天然有機選擇,如何在環境、產業及消費端教育不足三重高壓下求生呢?

經驗分享人:

Duncan Ko  D:源生坊有機功能食品專門店負責人,1998年開業至今全港擁有14家分店。

Jerry Ho  J:荷蘭Frenchtop太中華地區負責人 

問:如何看待目前香港天然有機零售市場?

D:現在有很多不同團體推廣有機理念,讓從事有機行業的商家增多,競爭也比較大,當然有機零售市場也變得更加活躍,尤其新一代消費者對有機商品已有一定需求,例如:很多年輕的夫婦願意花錢買有機蔬菜、肉和魚給他們的小孩子吃。即使如此,但有機仍為小眾消費,並非大眾市場。

J:確實香港天然有機品牌的競爭增加很多,記得十年前上架時,很容易就能爭取大排面可以展示,現在爭取排面則相對難多了。但也有好的地方,過去通路商家光看到價格就說:「你有問題呀,這麼貴的東西怎麼會有人買?」所以必須花很多時間去說服他們,但是現在賣場都在解決一個問題,如何讓營業增加,所以現在推商品是比較容易。

問:一般人聽到天然有機就聯想到貴價,如何突破消費者對價格望之卻步的行為?

D:因為有機產品目前在香港還沒有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最好就是呼籲消費者多些有機產品的消費,這樣就可以降低進口成本,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消費者。

J:不只是一般消費者有這個感覺,記得第一次拿商品去萬寧跟屈臣氏談上架,他們採購只問為何價錢這麼高,所以我花了很大氣力說明產品優點,就是「人家有的我沒有!人家有的化學成分我都沒有!」

    健康,對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環節來說都是重要的,只要有點能力,都會幫自己或家庭追求更高質素的商品,但重點是貴多少算合理。

問:作為有機零售商(專賣店),挑選有機產品的標準是甚麼?

D:第一是品質,我們要估計這個產品在香港市場的接受程度。如果是食品要先試口感,比方說燕麥片,除了看等級品質外,也要看好不好吃 。

    第二是理念,要了解公司背後其老闆的理念,基本上我們不喜歡太商業味的商品,比較喜歡看老闆是什麼心態、理念去經營他的公司及產品,喜歡跟比較有理念的公司合作。

J:每個生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及營運規範,不需先了解增長是否屬單一化,或是能帶動各方面的成長及變化,例如:健康就是大且多元化的領域。

    我的原則是「做人家不想做的」,當大家都在生產魚油、補眼睛的保健品時,我們就不做這一塊,所以代理商品前先調查消費者或市場是否有信心,若有70%以上的信心,就表示這個產品成功機會會比較高。

    商家的傳統、道德才是真正合作到好商品的重點,這是最重要的,因為產品的理念及生產概念都是從這出來的。

D:另外,產品源頭也是源生坊比較注重的,挑選些可信度高、較嚴格的產地。如:德國在有機方面有比較長歷史,德國人已將有機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相對較青睞德國產品。 

問:有機零售商(專賣店)所遇到的挑戰?

D:現在做實體店挑戰很大,很多消費者把店鋪當成陳列室,試吃試喝完最後還是上網店訂貨。既然年代已經改變,電商有可能代替傳統食品店,所以源生坊也打算順著這個潮流,在網上創造更多的空間。

J:通常商品代理商會有的水貨危機,我們跟荷蘭Frenchtop沒有這個問題。合作商家的選擇,我覺得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前要多了解對方公司的背景,其做生意的出發點,是以做生意賺錢為最重要的?或是其他目的才是最重要?還有,總公司可以給多少支持及資源等都是簽約前必須談妥的。

    通常愈大的公司,這個問題會愈容易發生,反而是一些中小型及傳統的公司,他們有一定的價值觀,所以就不容易發生這樣的問題。

問:對消費者購買天然有機商品的建議?

D:第一:找信譽好的店家,第二:看認證,雖然香港現在還沒有有機立法,一般來說很多商家把自己的東西叫有機是不違法的,所以消費者一定要認識這些有機認證的標章,如果仍有質疑,則應該要向店家查閱證書,一般零售商都應該提供這資料,我認為這是公司的態度。

J:有機認證是很重要的,要認識是哪個國家的認證,目前比較成熟的是歐美這些地方,你說中國的認證,嗯⋯⋯大家可能就信心度沒那麼大。如果自己會看懂成份的話更好。

更多亞洲天然有機市場的機會與挑戰(下)請關注31/8大紀元天然有機專刊。◇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