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順(Thuan Pham,音譯),優步(Uber)公司技術總監(CTO),是越南難民,10歲隨著母親逃離越共,兩年內經歷無數次生死未卜的驚險旅程,最後在馬里蘭州落腳,奮鬥追求美國夢。

CNN財經網13日報道,1979年,范順和弟弟跟隨母親逃離越共,和470名難民擠在一艘很小的木製漁船,途中遭遇猛烈風暴,又遇上海盜搶劫,歷經艱辛萬苦來到印度尼西亞一個難民營,沒有棲身之所和衛生間。

范順說:「我的母親決定,要再次冒險離開那裏,尋找獲得更好生活的機會。這是所有移民的願望:用生命換取自由,有時候,如果幸運,還可得到想要的生活。」

幸運的是,他的母親如願以償,最終落腳在美國馬里蘭州。

范順在學校努力學習,愛上了電腦並且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學習電腦科學。畢業後到矽谷找機會,2013年,46歲的范順被聘為優步技術總監。

三年後的今天,范順帶領的工程組成員,由當初40名工程師增加到2000餘人,提升優步公司的技術,由每天處理3萬次叫車,增加到數百萬次。

范順最近獲卡內基公司(Carnegie Corporation)評為2016年最優秀四十名移民之一。

以下是范順以第一人稱講述他由越南難民來到美國,成為一名成功技術總監的人生旅程。

逃離越共 海上漂流數次死裏逃生

1975年4月西貢淪陷前,我和家人曾經歷了四年被共產黨統治的生活,我的幾位叔叔被送往集中營,並死在那裏。

我的媽媽決定帶著10歲的我和弟弟,在某天半夜離開越南,我們搭上MT-2377木製漁船,那個小船擠了大約470人。我的父親沒有跟著出來,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父親了。

在海上,我們遇上一場大風暴,10到20英尺高的巨浪幾乎快要粉碎那艘小船,但奇蹟般脫離險境,所有人都生還,在海上漂流。

有一天,我們看到了一盞燈,以為有人要來拯救我們了!但不幸的是,它是泰國海盜,搶走了我們所有財物。但是,很幸運的是,這些海盜沒有殺我們。

1975年逃離越共的難民。(Jack Cahill/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
1975年逃離越共的難民。(Jack Cahill/Toronto Star via Getty Images)

終靠陸地 但又被放回茫茫大海

某天傍晚,我們看到了陸地,欣喜萬分,將我們的船停靠在這片美麗土地,接著我們被軍人包圍,被帶到一個難民營。我媽媽說:「我們自由了!我們自由了!」

但一個星期後,他們把所有人都帶回到我們原來的船,馬來西亞的海軍艦艇把我們又拖回到大海。

流落到印尼難民營 幸運獲得美國難民身份

幾經波折,終於在印度尼西亞結束海上漂流的日子。不久,我們被帶到庫庫島(Kuku Island)。那裏有一個「新」的難民營,我們是第一批「住客」,營中沒有任何設施。

第一天晚上,下了傾盆大雨,我們只能以一個篷布避雨。由於沒有衛生設施,環境很髒,很多人病死。

我們在那裏待了十個月,期間聯合國難民署等很多機構派人來幫助我們,分發食物及其它救援物資。美國和其它許多國家,如加拿大、法國、德國、澳洲等派代表團來登記尋求庇護的申請者。

有些人在庫庫島等待多年,也無法得到難民,因為他們和那些國家沒有任何關聯。我們有資格申請美國政治庇護,是因為我的父親曾在南越軍隊服務。

踏上美國土地 為生存奮鬥

我們到達美國後最先落腳處是馬里蘭州羅克維爾市(Rockville),很多越南難民住在那裏,為生存奮鬥。

我媽媽在一家加油站和雜貨店打工,她在越南是會計,但由於她的英語不是很好,沒有辦法拿到美國的會計師認證。

一套兩居室的公寓每月租金是370美元,我們不得不與另一個家庭共租,總共住了七個人,生活條件不是很好。

愛上計算機 憑一己之力買了第一台計算機

我在高中很用功,1986年畢業後順利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就讀,那時生活也逐漸好轉。

喜歡上電腦是因為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他的父親買了一台IBM電腦,我會在放學後到他家玩。我們一起創建一個程式,看起來像是我們下指令要它做甚麼,它就會聽命令做,很有趣。

後來在教會有一個在美國國家標準局工作的人,他讓我在他的工作單位,以學生志願者的身份實習。我寫了一個非常先進的程式,幫他們簡化工作流程,只要一個點擊,就可以完成二到三名會計人員的工作。

我要去麻省理工學院之前,他們給我1800美元的支票作為獎勵,我買了一台IBM電腦,帶著它去上大學。

1983年3月出廠的IBM計算機。(By Ruben de Rijcke – 維基百科)
1983年3月出廠的IBM計算機。(By Ruben de Rijcke – 維基百科)

畢業後因緣際會到了矽谷

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我到惠普研究實驗室(HP research lab)工作,三年後,我開始覺得沒有興趣,轉到吉姆・克拉克(Jim Clark)90年代初創辦的Silicon Graphics公司(SGI),克拉克後來又創辦了Netscape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互聯網。

換工作讓我媽媽很難過,她覺得我太魯莽,應該在惠普這麼穩定的公司,安份地做到退休。

但是,那個決定正是我職業生涯的起步。我的SGI同事創辦了NetGravity,我加入這個公司,這次我沒有告訴媽媽我又換工作了。一直到這家公司上市,並且我有能力買房子,我才告訴她。

很多有技術的人,最終都需要找到能展現才能的機會。轉換到優步,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但我知道優步會為世界帶來改變。

自我反省 好還要再好

我認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核心在於:「是否過著有意義的生活?」若以此衡量,我自認是成功的。

但另一項定義成功的標準是:「是否以在地球上所擁有的時間,完成所有應該做的事?」這個我就留給他人來評斷我是否成功。

對於每天發生的事,我會反省是否已做到最好,答案幾乎都是:「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