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少子化的社會,造成勞動力下降,有許多勞動人口因為各種原因沒在工作,其中也有想找工作卻未工作,或是喪失工作勇氣的族群,這些人口成為消極的非勞動力,而且可能有「依賴型人格障礙」,值得社會關注。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最近在臨床上發現,罹患「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年輕女性患者增加約20%,因缺乏找工作的勇氣,整天在家黏著父母,最後甚至出現失眠、憂鬱等負面情緒,而被家人帶到精神科檢查;在心理學上則稱這類「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年輕女性為長不大的「永恆少女」。

精神科醫師劉誠崇解釋,所謂「永恆少女」的觀念是源自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G. Jung),榮格認為人都需要經過分離至個體化的過程而成長,如果個體化不成功,即使外表與年齡隨著時間增長,但內心卻永遠處於青少年狀態,性格不成熟,就無法承擔起責任。

楊聰財補充說,過去沒工作整天在家,很容易被誤認是「啃老族」,但「啃老族」是因為父母提供經濟援助而不願意找工作;而「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卻是因為本身人格出現問題,不由自主地賴在家黏著父母,連找工作的勇氣都沒有。

楊聰財建議,「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除了使用藥物改善失眠、憂鬱等負面情緒症狀之外,也要從認知行為調整與自信重建療法多方面著手,鼓勵患者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再逐漸從依賴事件中培養獨立能力;而父母也要多配合醫師的指示,共同協助患者學習自主、提升自信與獨立能力,並鼓勵患者擴大社交圈,才能從根本改善問題,讓患者能夠擁有正常的社會生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