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至今,中國信用債市場已有將近250億元的債券發生違約,其中央企和國企佔比近70%。目前已償付的僅佔總額的15%,其中只有兩隻是央企和國企債。業內人士認為,央企和國企或將成為信用債市場最大的雷區。

截至2016年7月底,中國信用債市場已有38隻債券違約,違約金額247.6億元。從2014年中國市場打破「剛兌」至今,總共違約金額在376億元。由此可見,今年僅7個月時間,違約金額幾乎是前兩年的2倍之多。

按發行方式看,違約的私募債共20隻,涉及金額92.6億元;公募債18隻,共155億元。從行業來看,鋼鐵、煤炭、有色這些過剩產能集中的傳統行業是重災區,而農業、食品、物流等行業也出現違約現象。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信用債市場的「央企信仰」、「國企信仰」紛紛被打破。據統計,在今年的違約事件中,涉及民企9家、金額28億元;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國企6家,金額高達164.7億元,佔違約總金額的66.5%。

分析師認為,產能過剩是違約頻發的主要原因,以往投資拉動的高增長逐步回落,在此背景下,央企和國企頻頻爆發違約潮。

國有企業違約償債難

截至目前,在今年違約的債券中,只有7隻債券足額兌付,僅佔全部違約金額的15%,而在已償還的債券中,只有川煤和中煤華昱屬於國企和央企子公司。

由此可見,違約債券的後續解決,央企和國企的難度要比民企大得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彭興韻曾表示,「當國有企業一旦出現違約,債權人所面臨的風險其實比一般民企還要高。」

這種風險體現在,民營企業由於產權關係相對明確,企業的經理人員也是所有者,如果完全失去了信用,將來要通過市場化融資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民營企業反而更在乎自己的聲譽。

對於央企來說,是否能夠償付還取決於中共國家的政策制定,以及國家層面對債務處置的政策方向,而地方國企違約的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態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