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有自閉症的英國學童的考試成績不合格,老師反寫了一封信去鼓勵他,告訴他分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許多才能,如團體精神、獨立能力、仁慈、表達意見的能力等 筆者想藉此分享一下以前從考第尾到考入大學的經歷。

分數不會說謊(作弊得來的分數除外),所以大家一直習慣用分數來量度學生的能力,所以求學的目的便是追求更高的分數。求分數的學生日後成了老師,他們的信念大多也是繼續教書學生追求分數,這成了惡性循環。

但分數之先是甚麼?當然是用功學習,但為甚麼要用功求學?這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當年筆者也在這條問題前停了下來,不明白讀書來幹甚麼,所以沒有動力學習,沒有學習所以成績差,成績差所以便父母和老師責備,不斷受責弄得自信都消失殆盡,沒有動機後連信心也沒有,這又是一個一事無成的惡性循環實例。

要突破這個惡性循環,方法就是除了更努力之外,也需獲得有效的方法才追回成績。筆者有幸中學時成績反彈,最大的原因是找到了學習的動機和自信,自信是從那裏來的?還好當時得到校長和幾位老師時尚給予實際的鼓勵(不是加油努力那些很行貨),大方分享他們見到筆者身上的優/缺點,也指導筆者要到未來抱著希望。

分數只不過是考試的結果,分數之前的教育必須應該是整全的全人教育,當學生擁有自信,對人生抱著希望,他的分數絕不會低。◇

張潤衡
現職心理培訓導師、P牌爸爸、博士研究生、專欄作家︙︙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進擊之生命點滴,齊來增加正能量!www.cyh.h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