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綠色和平發佈文獻研究,指香港市民常食的烏頭、蠔和丁香魚等170種魚類及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微塑膠(microplastic),以及常用於磨砂及個人清潔用品的微膠珠(microbead)。他們要求化妝及個人護理品牌立即停止在產品中加入微塑膠,政府亦應立法管制生產和銷售含有微塑膠成份的產品。

綠色和平發表的《Plastics in Seafood》文獻研究,整合了58份有關魚類及海洋生物吞食微塑膠粒的學術文獻,顯示逾170種海洋生物體內發現微塑膠,包括香港市民常食的烏頭、蠔、青口、丁香魚、龍蝦和藍鰭吞拿魚等,例如在地中海抽樣的藍鰭吞拿魚中,30.5%含有塑膠碎片,中國沿岸的野生青口平均每隻含有4.6粒微塑膠。

動物、鳥類及人類,都有可能因為進食體內含有微塑膠的海產而攝入微塑膠,微塑膠可能含有毒添加劑,或會吸附海洋中的毒素。

綠色和平早前亦委託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市民日常使用磨砂或含有微膠珠成份產品的習慣進行電話調查,訪問804名18至65歲的香港市民。結果發現86.3%的受訪者並不知道磨砂產品中的柔珠或按摩顆粒有可能是微膠珠,接近一半受訪者有使用這些產品的習慣,可能令每年1萬7千6百億粒,相等於111架雙層巴士重量的微膠珠被倒進海洋之中。

綠色和平認為,化妝及個人護理品牌應停止在產品中加入微塑膠,促請政府亦應展開立法程序,管制含有微塑膠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消費者亦可透過學習看產品標籤,避免選購含微塑膠成份的產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