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掃描獲得的建築分佈數據。(視頻截圖)
激光掃描獲得的建築分佈數據。(視頻截圖)
新發現的建築群面積。(視頻截圖)
新發現的建築群面積。(視頻截圖)
吳哥窟不是蓋給國王住的宮殿,也非陵墓,而是獻給天神的神殿。(自由時報記者陳雅雯/柬埔寨攝影)
吳哥窟不是蓋給國王住的宮殿,也非陵墓,而是獻給天神的神殿。(自由時報記者陳雅雯/柬埔寨攝影)
高棉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跡。(Getty Images)
高棉的吳哥窟名列人類七大遺跡。(Getty Images)
相關文章

在柬埔寨吳哥窟附近叢林底下,考古學家新發現多個中世紀城市的建築細節,這可能改寫人們對吳哥窟古文明歷史的認識。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3日報道,主持該研究的澳洲悉尼大學考古學家達米安.伊凡斯(Damian Evans)博士表示,研究者使用高空激光掃瞄方法,發現高棉帝國建造的吳哥窟整體規模比以前認為的大很多,並且非常精確地觀測到古代建築的細節,如遺址存在大量神秘的幾何圖案以及複雜的排水系統。

伊凡斯博士還表示,研究結果可能改變人們對高棉文化在15世紀衰落原因的認識。他說:「人們認為,可能是泰國入侵造成當地人逃向南方。現在看來不是這樣。那裏沒有遷居城市。因此,我們應重新考慮高棉文化衰落的原因。」

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y of Sorbonne,也稱巴黎第四大學)的柬埔寨文化專家參拉塔納・程(Chanratana Chen)認為,這項考古新發現改變了他對吳哥窟廟宇建築的認識。

他說:「新發現告訴我們,柬埔寨古文明,尤其是在城市的管理規劃以及當地農業的灌溉系統方面,比我們想像的發達程度高很多。」古代柬埔寨人並非住在一個「小城」之中。

另據法新社6月12日報導的,建築宏偉的吳哥窟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為蘇利耶跋摩二世(King Suryavarman II)於1200年前高棉帝國最興盛時期建造。

考古學家已公布關於吳哥窟建築群的詳細地圖,包括金磅塞(Kompong Svay)聖劍寺(Preah Khan)所圍繞的大城市,以及都城摩醯因陀山(Mahendraparvata)的整體概況。

伊凡斯表示,以前對古代高棉建築的理解基本是那些在地圖上標示的散落而不連貫的廟宇,新研究結果可以讓人們看到整個建築群的詳細街道分布圖。未來數月,研究者將公布更多的新地圖。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