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之役繪圖中明朝軍船上的連弩。(公有領域)
朝鮮之役繪圖中明朝軍船上的連弩。(公有領域)
明朝神宗畫像。(公有領域)
明朝神宗畫像。(公有領域)

在歷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劇目,每每觀來輝煌壯觀,其中大明王朝為挽救瀕臨滅亡的朝鮮王室,演繹的「存亡繼絕」正統王道,以天朝雄風,驅除外邦覬覦,揚大明國威於芸芸大千。這場大戲,因青史一筆「東洋之捷,萬世大功」,成為支撐朝鮮王室再生的主軸。

心向大明 三韓衣冠悉同中國

公元1392年,在大明王朝的援助下,李成桂建立高麗王朝,亦稱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最後的一個王朝。

李成桂身登大寶後,遣使向大明稱臣,明太祖朱元璋欽定「朝鮮」作為李氏王朝的國號,並規定朝鮮為永不征討之國,朝鮮亦尊大明為永世的父國和天朝。隨後,他以大明王朝的法度、詩書、禮儀、國制等為范,進行系列改革。1394年,李成桂委任鄭道周編纂《朝鮮經國典》,在行政、財稅、軍事、禮儀制度、刑罰、工程營建等方面,採納遵循大明典章定下社稷規範。三年後,又委任趙漢在《朝鮮經國大典》基礎上,編成《經濟六典》。

鄭道周、趙漢這兩位都是著名的儒學大家,飽讀來自中原的詩書典籍,因此他們的著作,在體現忠君、禮節等方面深受儒家的影響。

自明朝永樂大帝開明朝崇道之風後,皇帝熱衷修道,作為一國的表率,促進了道藏的編撰和大道的傳播,使修煉的道風深入民間。明朝時期,修道的高峰,民間各行各業都供奉道教神像。皇帝在皇宮內建道觀,設煉丹爐,進行齋蘸法事;民間百姓有的城市幾乎家家都會設煉丹爐,為後世締下全民修道的王朝大觀,寫下最為奇觀的斑爛一頁。

因大明皇帝熱衷修道,不僅在武當山大建道觀廟宇,也在皇宮大內修建道觀,進行齋蘸法事。受大明的影響,李氏朝鮮自稱小中華,並尊道教為國教。由此,李朝王室出現和大明朝一脈相承的新氣象。

朝鮮王室深受宗主國明朝修道之風的影響,因此李氏王朝的衣冠、建築等都體現出明朝的特點,保留著修道的氣息。李氏王朝名臣徐居正曾作詩云:「明皇若問三韓事,文物衣冠上國同」,亦有「衣冠制度悉同中國」的說法。

朝鮮之役 彰顯大明「存亡繼絕」正統王道

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迅速實施入侵明朝的計劃。他設想先進攻朝鮮,而後渡海到達明朝,留居寧波,然後佔領天竺,再派豐臣秀次佔領明朝國都北京,並計劃在七年後遷都到北京。

在擬定計劃後,於1591年,以「假道入唐」為名,豐臣秀吉致函朝鮮王室,公開表示要借道朝鮮進攻大明。他在信函中講道:「我想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畢生大志。」朝鮮國王認明朝為父國,因此對豐臣秀吉的致函未加理會。豐臣秀吉因久未獲朝鮮回復,便先出兵攻打朝鮮。

李氏王朝太平日久,致使朝鮮八道武備鬆弛,三百多座郡縣都未設防。豐臣秀吉率軍迅速佔領了朝鮮半島絕大部份城池。由日本開辦的學校已開始教授日語,朝鮮此時處於亡國狀態。朝鮮王子被俘,國王逃難至明朝邊境,向宗主國尋求庇護和軍援。

明廷認為:「倭寇進攻朝鮮,其意之實是在中國。而我大明軍兵救援朝鮮,實為保護中國。」明朝神宗皇帝出兵朝鮮抗擊倭寇,大明將士血灑異域江山,拯救瀕危的朝鮮王室,延存韓邦血脈,力盡宗主國道義之責。

由於朝鮮極度缺乏軍糧軍餉,救援期間明軍所需的軍資全部由大明朝自行解決,由宮廷王權中樞直接撥發,同時還要資助朝鮮王室的日用開銷。若大明沒有天朝之威之度,又何來曠世援救之舉?

此戰耗時七年,為援助李氏王朝,明廷以國庫之資傾囊相助,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幫助朝鮮王室從亡國的危境中解脫。明軍大戰日本,阻扼外來野心的覬覦,協助朝鮮王室再獲新生後,天朝王師即刻歸國,沒有要挾李氏王朝索要一寸土地;也沒有索要分毫回報。萬曆朝鮮之役,體現出大明「存亡繼絕」的正統王道,彰顯出天朝凜然森然的國威大義,對當時國際格局的絕對震懾。

大明軍隊截窒日本佔領朝鮮的行動,也使韓邦久經神傳文化熏陶的文化因子得以保留,繼續傳承,並為後續的大清王朝繼續輻射神傳文化的歷史天命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因此,從長遠的歷史觀來看,這一捷戰史稱「東洋之捷,萬世大功」,一點也不為過。

劫後餘生的朝鮮王室為了感謝大明的再造之恩,在漢城(今首爾)建立大報壇,即使在明朝滅亡多年後,朝鮮王室依舊祭拜大明皇帝牌位。明朝的氣度使得朝鮮上至國君,下至百姓都十分地感佩和仰慕,因此競相模仿明朝國風。

據《李朝實錄》記載,朝鮮仁祖李倧在給皇太極的信函中寫道:「(大明)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拯救生靈於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銘鏤心骨。」即使到明朝滅亡後,李氏王朝在宮廷內部的文書上,依然堅持使用明朝崇禎年號。

預言奇書鋪墊歷史大綱

中國著名的預言奇書《推背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兩千年期間發生在中國的歷史大事。以明清兩朝為例,《推背圖》第27象的配圖,李淳風和袁天罡預言了七百多年後的明朝,其頌曰:

枝枝葉葉現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

談空說偈有真王

在第33象配圖中,則預言了清朝入關之事,其頌曰: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袞

藩離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而北宋邵雍的《梅花詩》也準確預言了南宋的滅亡、元朝的開國者忽必烈、明朝朱元璋的興起及滅亡,也預言了滿清入關、洪秀全、民國等天下大事。歷史發生的事件,既然都能夠被這些預言奇書準確預測,那就說明歷史的一切都是有安排的,那麼安排的背後,一定有其用意。

每一朝代的出現,就像預言中事先講到的一樣,按著既定的順序,不斷上演新的劇目,也不斷地為世人孕育、傳遞新的文化。

當明朝演繹的劇目,在他留下的修道文化、正統的治國王道被世人廣泛認知後,歷史的安排達到預期的目的後,明朝也像秦漢唐宋王朝一樣,走下歷史的舞台,被預言中的清朝取而代之。

經典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等基於歷史從新演繹的傳奇故事,使抽象的修煉文化、忠義思想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也容易被人津津樂道地千古傳唱。與小說不同之處,每一個王朝上演的大戲都是真人實秀。即使是真人實秀,也早已有諸多預言揭示給人不同朝代的劇情大綱,只不過沒有劇透而已。因此真真假假便在這個世間有了較量的空間,也留給世人選擇和思考的餘地。◇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