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在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維基百科圖片)
黃帝在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維基百科圖片)
岳飛在周侗指導下,箭術武藝修習得極其精湛,尤其箭術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維基百科圖片)
岳飛在周侗指導下,箭術武藝修習得極其精湛,尤其箭術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維基百科圖片)
相關文章

「尊師重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作為神州中土的智慧和美德,從古至今代代相傳。古時,把師併在「天、地、君、親、師」的五尊之中,象徵著師者擁有崇高的位置。 「尊師重道」作為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不過早在七千多年前,從黃帝尊拜廣成子為師開始,神州打開了尊師重道的大門,為華夏文明奠下了厚厚的沃土。

《史記》中記載的五帝之首——黃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坐標。中國歷代王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象徵皇權的一統與合法。黃帝不僅擅長醫道,著有《黃帝內經》影響至今,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明君。黃帝治國的彪炳功勳和他尊師重道息息相關。

史上記載,黃帝拜廣成子為師,第一次被拒絕,第二次才收他為徒。廣成子在崆峒山上修道,道行頗為高深。黃帝想請教廣成子學習治國、修身、養性之道。黃帝帶著很多臣子和禮物,來到崆峒山上。廣成子數落他說:「治理天下,沒見積雲就想下雨,沒到秋天就想碩果,哪裏能談至道?」說完就隨仙鶴凌空,隱入雲端。黃帝悵然若失。

黃帝回來後,面壁思過三個月,不斷省思自身的不足。於是他再次決定上山拜師。這次,黃帝沒有架子、沒有排場。隻身一人,向崆峒走去。半途他遇到一位長者,黃帝向他問路。長者說:「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黃帝再三思索長者所說的意義,於是決定匍匐前進,就這樣黃帝爬到廣成子的面前。廣成子看到黃帝為了求道,放下了帝王之尊,甘願吃苦,就向他傳授正道。

黃帝回來後,在荊山的昆台上修道,根據其師之道,成為明君和名醫,造福社稷。後來,黃帝在荊山之下鑄造寶鼎,鼎成之日,黃帝坐龍飛昇。李白寫詩〈飛龍引〉讚道:「黃帝鑄鼎於荊山」……「騎龍飛上太清家」……「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黃帝第一次拜師,受到廣成子的數落,黃帝不明白廣成子的用意。其實,對於真正有道的師,貧窮富貴都不重要。關鍵在於那顆心,廣成子希望黃帝能在心中重視他的「道」。黃帝幾經反思,再去拜師的時候,是爬著進山。此時他明白了,要想修道,就要心意篤誠,謙恭之念才是求真的開始。

貴師重傅 國之將興

昔日,子牙渭水垂釣,他對樵夫說:「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非是釣錦鱗,只為釣王侯。」樵夫戲言:「看你那嘴臉,不像王侯,倒像個活猴。」子牙惟笑,心守青雲德路,手撥陰翳騰霄,自有逍遙,凡人可知?

紂王荒淫酒色,遠賢近佞,殘虐生民,導致諸侯變亂,生靈塗炭。周文王晝夜思維,不安枕席,幾盡廢寢忘食。文王夜夢飛熊,得知上天垂象,特賜大賢輔政西岐,於是率領眾臣訪賢聘士。文王一行,沿路聽到處處清韻奇歌,尋至草舍,卻不見高賢。因不見賢士,文王想到:昔上古時期,神農拜長桑;軒轅拜老彭;黃帝拜風后;成湯拜伊尹,都是沐裕齋戒,選定吉日後迎聘,這才是尊師貴道之禮。

於是夜晚回到西岐後,文王傳旨令百官不必回府,都在王宮齋宿三日,選定吉期同去聘請子牙。三日過後,城衙氤氳香滿道,郭外瑞彩結成祥,聘師儀仗出行,戈戟鏘鏘,笙簧拂道。為使西岐百姓安享昇平,文王和眾臣同去渭水溪邊,聘請子牙為師,輔政社稷。真可謂:「渭水溪頭一釣竿,鬢霜皎皎白於紈;胸橫星斗衝霄漢,氣吐虹霓掃日寒。」子牙不打彎鉤,不在曲中垂釣的內境,自然釣得王侯將相,輔政一朝。

文王為拜子牙為師,同群臣齋戒三日,選了吉日前去迎聘,文王的尊師重道,為西岐的興盛奠下八百年的厚厚基土。

古人講:「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傅:指教導、輔佐帝王、王子的老師);貴師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輕傅;賤師輕傅則人有快(快,指放縱恣意),人有快則法度壞。」國家將要興旺,一定貴師重傅;國家衰亡時,則必賤師輕傅。古代的「師」與「傅」多由高德之士,飽讀聖賢之道的賢者擔任,具有極高的地位。如果,「師」、「傅」受到輕賤,那麼臣民就可以了解到,當朝言路一定阻塞,政治一定昏聵不明。所以古時看一個王朝興衰,以「尊師重道」也能衡量當前國運的走向。

神勇之源 感念師恩

宋朝的抗金英雄岳飛,自幼喪父,加上家境貧寒,沒有錢買筆、墨、紙、硯,就以樹枝為筆,常在私塾窗外聽課。私塾老師周侗是個文武全才之人,他很喜歡岳飛的勤懇。於是教他習文,講解立身處世、安民保國之道;教他習武,學習刀槍劍戟、騎馬射箭、行軍佈陣,並把一生探索出的箭法和武藝都傳授給岳飛。岳飛在他的指導下,箭術武藝修習得極其精湛,尤其箭術能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岳飛勤學苦練、謹遵師教,成為當時少有的文武雙全的軍事奇才。岳飛帶兵神勇,收復失地,屢建奇功。當時在金兵中流傳著一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領兵所向披靡,令金兵聞風喪膽。宋高宗趙構當時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做成錦旗賜給岳飛,任命他為神武後軍都統制。

周侗去世後,岳飛披麻衣,駕靈車,執孝子之禮,以父禮安葬他。並在初一、十五,無論行軍打仗,還是駐守軍營他都會祭拜恩師,每次先背《孫子兵法》,然後拿起周侗贈送的「神臂弓」,連射三枝箭,以此告慰故去的先師,他沒有荒廢文武,沒有忘記他的教誨。岳飛馳騁沙場、征戰無數,他的精忠和神勇,或許就是來自師恩無限賜予的那股長泓。

自古以來:「三教聖人,莫不有師;千古帝王,莫不有師。」因為有師在,才能助人成就大器。古時對「大器」的理解是:「所謂大道之行無盡,大器之用無窮。故大器者,厚載萬物,有所用也;兼納百川,有所容也;為繩墨校,有所正也。」大道之行沒有止境,大器之用也無窮盡。所以成大器之人,其厚德能載萬物;其度量能容納百川;其嘉言、嘉行猶如繩墨,規化一方。

《易》中亦云:「器有大焉,高天厚地。唯其能容,容而不盈,故見其大。」大器者,志高心厚,能容大眾,卻又戒盈,虛懷若谷。在助成大器的眾多因素中,其首要就是尊師重道。因此古時,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推崇貴師重傅之風,世代相傳。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