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三月中學民思潮宣佈暫停運作,稍後會一分為二,一方面會組織政黨參選,另一方面會改組學生團體繼續動員中學生和大學生參與社會運動。這是聰明的做法,維持得來不易的學生組織基礎;進而去開創參政之路。祝願他們成功。

有不少朋友擔心今年立法會選舉,民主運動組織林立,候選人過多,票源分散,很容易讓建制陣營佔了便宜。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低;不過這也是現階段自然、正常的現象,民主運動要經過一個「大分化、大重組」的過程。

面對北京對香港的強硬政策,梁振英政府的倒行逆施,社會上貧富越趨懸殊,市民所積聚的不滿讓他們感到單憑議會內對政府的批評已不足夠,他們要求更有力的抗爭。整個民主運動都要面對以下的問題:如何能夠更有力地向梁振英政府施壓?如何能夠更有效地保障市民的權益?

坦白說,目前似乎未有人或組織能提出有說服力的答案。一定程度之上,這正是大分化的基本原因。在醞釀大變化的前夕,各類主張百家爭鳴,自然形成組織林立。參與立法會選舉發表本身的政見,這大概是最有效的宣傳方式,最容易向整體市民展現候選人的風采。

民主運動的主要政黨,差不多無一例外地均要面對世代交替的問題。民主、公民兩黨相信今屆立法會選舉後大致完成這個過程;其餘的泛民政黨像工黨、民協、街工等也會在下一屆立法會選舉完成其世代交替的過程。

從年輕人的角度而言,失敗乃成功之母。二十多歲的年紀,大可接受一兩次選舉失敗的打擊,吸收經驗,從實際選戰中成長。台灣今年一月立法院選舉,《時代力量》作為剛成立的參選團體取得驕人的成績,對本港青年一代的參政人士是莫大的鼓舞。他們不少親自赴台觀選,留下深刻的印象。具體的政綱和行動計劃,本土主義的組織似乎都只是要求高度自治,這樣的訴求連梁振英也不會反對。事實上每個參選人大概都會表示全力捍衛香港人的權益。

同樣,支持暴力抗爭者在香港社會肯定只佔極少數,暴力的手段難以引起市民的共鳴,絕大多數市民會否定暴力的方式。

本土主義與非暴力抗爭的爭議其實反映市民積累的不滿,是香港整體社會需要面對者。如果政府與社會、社會中不同的陣營缺乏對話,矛盾只會激化,社會分化會越趨嚴峻,這就是目前香港的情況,也是梁振英政府任內明顯的現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