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中世紀羅馬宮廷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是「祭司王約翰」。他不斷地與伊斯蘭教作戰,還占領了他們的首都。人們翹首期盼這位東方英雄的出現,以拯救和回教軍隊苦戰的基督徒。「祭司王約翰」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2世紀的一本著作《後期大記》中。
在敘利亞西南方的要塞,堅守此地的十字軍,在回教軍隊的攻擊下陷入苦戰。由基督徒組成的十字軍和回教軍隊已經苦戰了一百多年。
一天,十字軍聽說「祭司王約翰」率領十多萬大軍打敗了回教強國波斯,不到十天就能攻抵巴格達。此消息讓十字軍精神一振,他們重整軍隊,開始攻打敵軍基地。在伊斯蘭強大的兵力下,十字軍再次慘敗,他們臨死之前都在期盼著「祭司王約翰」的援軍。但是,援軍始終沒有出現。
歐洲人一直認為他們等待的祭司王總有一天會出現,會為他們挺身而出。也有人認為「祭司王約翰」只是人們對伊斯蘭教過度恐懼而產生的幻覺。
不過在當時的背景下,確實有一支來自東方的大軍正在襲擊中亞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即花剌子模。大軍進攻的時間正和十字軍一心苦等祭司王援軍的時間吻合。這支大軍就是由成吉思汗率領的遠征大軍。因此,後人認為成吉思汗就是「祭司王約翰」傳說的原型之一。
一段傳說,牽引中世紀的歐洲把未來的希望寄予遙遠的東方⋯⋯而承載著歐洲人希望的東方,此時又是甚麼樣?
當時的東方,中原處於分裂狀態,宋、金兩朝處於王朝末期,彼此戰亂不斷,此時的宋金兩朝有著共同的表現,奸臣當道,朝政不振,綱紀鬆弛。二者南北對峙,把人傑地靈的中原蘊藏的巨大龍脈,分裂成兩半。在分裂中兩國國境的那道壁壘生生地阻斷了神州文明的發展。當時,沒有一個帝王有能力承擔一統中原的大業。
而當時東方的蒙古各部,為求生存互相之間搶奪劫掠,彼此攻伐已成常態。遼闊的草原,曾經孕育出多少勇士英雄的大地,被部族的戰爭撕裂得千瘡百孔。為結束草原上的亂局、為接上中原斷裂的龍脈,需要一雙力挽狂瀾的巨手。「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也在等待迎接時代的英雄,收拾這個殘局,打破宋金對峙的壁壘,以彌合中土大地上的裂痕。
公元1162年,在這樣的「天時」之下誕生了一個天生手握血塊的男嬰——鐵木真。鐵木真的父親被宿敵毒殺,部族成員也背信棄義,揚長而去。在鐵木真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眾多的苦難和磨礪。這個「除了影子沒有別的伴當,除了尾巴沒有別的鞭子」的人,在經歷眾多的大難後崛起,並在艱苦的征戰中,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統一了大蒙古。鐵木真被世人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帶領部眾邁入擁有文字、書籍、曆法、律法、商貿等制度的龐大帝國,《成吉思汗法典》的頒布,使草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也直接影響了日後的歐洲格局。因此,成吉思汗成為13世紀標誌性的歷史人物。此後,成吉思汗祖孫三代,在13世紀的歷史舞台上演出了雄壯威武的劇目。在保留了草原文化精華的同時,也全力吸收中原文明,締結出蒙古帝國、大元王朝的輝煌篇章。
今天,站在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審視13世紀的歷史,回顧時代變遷、東西方文明交融的時刻,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也會令世人驚豔。
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一方面通過大軍西征開闢通向中亞、西亞、歐洲的線路,建立起為保障貿易、情報、政令傳遞暢達的站赤制,形成當今郵政體系的原型;另一方面,學習中原的農耕經驗,採納中原王朝法治,任命漢人官員和將領治理中原各州各路,保護中原文化和名士,最終建立了大元王朝,又一次實現了中土大地上的大一統。
在他們完成上天交與的使命後,就迅速地走下歷史舞台。而他們留下的帝國遺產,卻散落在歐亞的不同國度中,至今仍閃耀著灼灼的光芒。
回首流傳於羅馬宮廷的傳說,在羅馬教皇的命令下舉兵東征的十字軍,面對伊斯蘭軍隊的強大兵力,在各地節節敗退,也正是此時,東方存在救世主「祭司王約翰」的傳說,隨著十字軍的東征,得到廣泛傳揚。那時的歐洲人,真的深信東方有位救世主,一定會為他們挺身而戰。
關於這一傳說,或許是限於當時語言表述的差異,使「成吉思汗」的名號,幾經輾轉傳到歐洲後,經過眾人的附會和加工,形成了便於歐洲人理解的「祭司王約翰」的傳說。
限於時日久遠、文獻的缺乏,今人無法考證傳說的真偽。不過有文獻記載,在12世紀、13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這位帶領東方軍團和伊斯蘭大戰的統帥,曾經被中世紀的歐洲人當作「救世主」,成為當時國際社會大眾,包括羅馬教皇在內,等待和期盼的希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