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不少市民都喜歡與親朋戚友到中式酒樓或食肆用膳,中國新年將至,外出用膳的市民更會比平日多,增加每道菜的份量情況非常普遍。但消費者未必能分辨餐牌上一些常見的份量標示,如「例牌」、「大例」或「中碗」等。

去年有一間大學的學生在大排檔食晚飯,未有為意加大份量後的價錢,結果一行40多人,吃一餐飯需付近萬元。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721宗針對食肆用膳的投訴,主要涉及服務質素及價格爭拗。

消委會解釋,一般食肆的小菜會以「例牌」,足夠4人吃用來計算;「大例」通常是「例牌」份量的1.5倍,約6人份量;另外還有「二例」或「中碗」,約為8至10人份量;至於「三例」或「大碗」則適合12人以上。消費者在用膳前,可以向店員查詢每道菜的份量,食肆亦有責任向消費者講解清楚才落單。

價錢方面,食物一般都會按加大份量的比例增加收費。假設一碟「例牌」小菜售100元,「大例」的價錢會加約一半,即150元。行內又有「散叫三例」的術語,即消費者所點的餸菜份量和價錢都會同時乘三計算。如果消費者不黯術語,或店員沒解釋清楚,隨時會大失預算。

另外,一些中式酒樓和食肆的套餐設有「全包宴」,售價已包括茶芥費、服務費及酒水。部份食肆會容許消費者增加食物的份量,但增加的部份有機會以例牌價錢,按增加的比例收費。至於在全包宴套餐外,額外點選其它食物,食肆除了會以正價收費外,還會收取增點菜餚的服務費。消費者在要求增加套餐內的食物份量前,應先查詢店員如何計算額外的價錢,以便選擇是否點選套餐或單點。

香港人喜愛吃海鮮,但由於海鮮受來貨價影響,價格上較為浮動,每間食肆收費都不一樣,消費者宜多加留意。店員亦有責任向顧客講解清楚,並在餐牌顯著位置列明收費準則。如果消費者自己到街市買海鮮,再交給食肆代為烹調,即所謂「來料加工」。由於各間食肆收取「加工費」的方式不一樣,消費者光顧前應該問清楚,並了解茶芥、餐前小吃以至開瓶費等各樣收費。

消委會提醒食肆有責任在餐牌上清楚列明收費詳情,員工亦應該清楚講解各種收費。消費者亦應該多了解餐飲業的用語和收費準則,如有疑問,應即時向店員反映問題,避免留待結帳時才投訴,否則只會各執一辭。◇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