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網頁1

【大紀元記者關式明香港報道】由廣東省5個市政府及港澳兩地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主導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重點建設行動計劃》,香港的諮詢期只有18日,被批評為假諮詢。由於牽涉港人未來的生活規劃,有民間團體與城市大學合辦研討會,就這個關乎香港人未來生活的建設計劃進行探討。

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兼文化評論人陳雲表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存在很大的問題,比起高鐵及高地利政策更加嚴重,是可以將香港趕絕。「其目的是將香港與大陸的地理隔離切除;切除邊沿區的綠帶,將完整的地理格局,包括公路打破。即使它是一個概念規劃,香港市區及一些舊區將變成娛樂區。港府參與規劃用聯合的方式發表,顯示它已毫無抵抗之力。」他說這是內地人的一貫思維方式,仍停留在工業革命年代。

陳雲指出,如果將綠帶地區切除,香港原有的二元格局將消失,並按宜居灣區建設去規劃。「最近5年二元格局逐漸消失,工廈改建,強拍條例等,新界遷拆土地容許地產商收集足夠的土地或農地後,向政府申請改建小型郊區豪宅,香港將變成一個有錢人住的地方,而窮人將會因高地價政策下,被迫到內地珠三角地區居住。」他批評這種人口遷移統治做法,是共產集團的做法,「將城市及城鄉間打亂,將城市格局蒙糊化,使地方及城鄉意識消失。」

去城市化把香港瓦解

陳雲推測在直選或雙普選之前,內地政府會將香港慢慢弄致不像城邦的城市,這樣便容易用另外一些方法去瓦解和分化香港。他強調,這是中共自保的方法,令香港政治不能夠影響大陸。「這個做法短期可以有效,但長期就會將大陸自己都弄掉。香港對大陸有利,是自由國際化城市,自由出入境,得到西方及亞洲國家的認可和信任,是有法律依據的文明地方。」

陳雲續說,內地政府要拆散香港,原因顯而易見,「它壓制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政治發展,已看到大陸走向弱勢,它沒膽量面對真正的政治改革。」一方面大陸想保留香港這個金融城市,另一方面又想保留其統治功能部份。

「宜居灣區建設」將人口遷移內地,將某些重要的服務遷至深圳前海區,陳雲說。「這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政策,香港用了三代人在戰後才能建成的社會模式,而大陸在49年共產黨建政後,用三代人去浪費,又怎能一下子可以容合,這是不可行的事,唯獨可行的是官僚管理,而不是政治家管理。」又強調,香港要保持一個城邦政策、本土意識、獨立自由的文化和政策,作為中國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權去決定自己的命運,去跟內地政府談判。

適者生存奴化思想

香港人經常認為對其他人有用才能夠生存,陳雲指這是奴化思想。「香港人即使在殖民統治下有很多的好處,但這種委曲求存的性格,已深深殖入公民的性格內,這個必須去除掉。」他強調,自身的存在要有尊嚴,是成為一個獨立公民、城邦最重要的原素。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毅明說,看了宜居灣區建設規劃令人很不安,整套規劃是用大陸人的思維、工業社會時期的思維去規劃,將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拉倒退。「無論從規劃的整體方案水平和執行能力去看,基本上,珠三角的幾個大城市比香港落後幾代,與現代思維完全欠缺制衡。」

葉毅明指出,香港過去的規劃有兩大重要制衡元素;基本是西方的規劃原則,市民的參與很重要及政府不會提供具體建設計劃。「例如03年的區域規劃就是在諮詢過程中,政府選擇集體的決定,而不是由官僚去決定。這不是我們慣用的思考模式,我們對大陸政府失去信心。」

避免「被規劃」 市民主動參與

葉毅明表示,宜居灣區建設規劃存在最大風險是沒有提及具體執行的條款,令人失信心。他近年在珠三角多個城市工作,對官僚的手段有深刻體會。「怎樣去規劃都沒用,內地中央政府與地區政府的矛盾非常嚴重,就是因為利益問題。如果那個黨書記、市長上台,會把所有規劃都抹掉,亦無人會去提。」又強調,如果這是過渡「一國」的過程,市民需要爭取多些的發言權及參與,「避免香港『被規劃』,市民的主動性最扼要。」

對於灣區計劃粵港澳三地,只有18日超短諮詢期,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陳劍青對此十分之不滿,他說:「人大、政協代表香港上中央參與規劃,香港市民無從得知他們討論過甚麼,我們曾想聯絡人大、政協,但找不到他們的E- mail,亦不知他們的辦公室在何處,連敲門的機會都無,毫無公眾面向。而左派團體、專家學者和研究智庫,他們不能代表全港市民表態。」灣區計劃已放入十二五規劃,是四項專項的其中一項,但市民只有18日的諮詢期。

陳劍青指出,在灣區計劃之前,有些實質政策曾在香港討論過,但市民並不知道這些政策建基於區域融合的概念出發。例如十二五規劃將廣東省規劃成「核大省」,在2011-15年擴建20座核電廠,而在2010年9月,環保局局長邱騰華發表《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及行動綱領》,指香港為應對氣候變化,應把核電比率由2009年的23%增至2020年的50%。「由此可看出香港擴大核能政策,其實是配合內地發展核電,擴大內需。」他續說,如果把125規劃的內容,併上本地的一些諮詢項目(例如新界東北發展區)後,會發現這些政策背後,是為配合規劃背後的發展。

陳劍青預視未來灣區計劃的形勢,將會由政府、建制派不停重覆的定調,聲稱香港沒有「被規劃」,然後迅速開展「本地」諮詢,按已定性的方向徵詢市民的意見,維持本地仍然有自主權的幻覺。「灣區計劃只是問題的開端,民間需要作出相應的對策,才能抗衡『被規劃』。」◇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